笞刑
笞刑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刑名。笞打罪犯身體。《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規定,如徵發徭役不按時應徵報到,則施以笞刑。後世沿之,制度有不同。漢文帝時曾以笞取代肉刑。《漢書·刑法志》:“當劓者,笞三百;當斬左止者,笞五百。”景帝又兩次減笞刑。同時制定箠令:“笞者,箠長五尺,其本大一寸;其竹也,末簿半寸,皆平其節。當笞者笞臀。毋得更人,畢一罪乃更人。”唐代為“五刑”中最輕的刑罰。刑具用楚,即荊條,大頭徑二分(唐尺),小頭一分半,用以打犯人的腿與臀部。分笞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五等。能贖罪者(見“贖章”),每笞十贖銅一斤。宋初規定,笞杖長三尺五寸,大頭徑二分,小頭徑一分半。後改為長四尺,上闊六分,厚和下徑各四分。笞刑共五等。建隆四年(963)創折杖制,五等笞刑準折責打臀杖七、八、十下。徽宗時,復有若干改變。至明清仍行之,大體如唐制。
詞語分解
- 笞刑的解釋 古代的一種刑罰。用荊條或竹板敲打臀、腿或背。《新唐書·刑法志》:“至 隋 始定為:笞刑五,自十至於五十。”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 民國 的法律是沒有笞刑的,倘有人以為肉刑好,則這人
- 笞的字典解釋 笞 ī 用鞭杖或竹板打:鞭笞。 古代用竹板或荊條打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罰:笞刑。 筆畫數:; 部首:竹; 筆順編號:
- 刑的字典解釋 刑 í 對犯罪的處罰:刑罰。刑法。刑律。刑事。執刑。服刑。 特指對犯人的體罰:刑訊。受刑。刑具。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歷史知識推薦:景瑞
北宋*儂智高所建南天國年號?—。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笞刑歷史
猜你喜歡
白公館的歷史解釋
在今四川重慶市西北歌吳祐遺衣的歷史解釋
後漢書吳祐傳祐以光祿黃亭市鎮的歷史解釋
在湖南省邵陽縣西部。關外的歷史解釋
地區名。秦漢唐等定都官廳的歷史解釋
即今雲南建水縣西南五節度參謀的歷史解釋
節度幕職名。唐置,掌天漢浮槎的歷史解釋
源見乘槎。指神話中能廣東黃埔魚雷學堂的歷史解釋
學校名。清光緒十二年伊列的歷史解釋
古西域河名地名。漢書珊瑚枝的歷史解釋
借指罕世珍寶。唐杜甫素綆銀瓶的歷史解釋
唐貫休行路難幾度美人京師高等審判廳的歷史解釋
官署名。清末京師之審史彥瓊的歷史解釋
後唐莊宗時伶人。為武千古奇聞的歷史解釋
偏正自古以來都異常少丘橓的歷史解釋
字茂實,諸城今屬山東碣石宮的歷史解釋
在今北京城西南。史記桑木關的歷史解釋
在今貴州綏陽縣東北十刑措不用的歷史解釋
措設定,設施。刑法擱南院樞密使的歷史解釋
官名。遼朝置。南面官伶管的歷史解釋
同伶倫管。唐裴次元律
相關歷史
![笞刑_笞刑介紹_歷史知識](/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