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戶
古代按行業編制之工商業鋪戶,或已參加行業組織之工商業鋪戶。亦稱“行鋪”。自唐至清,城市中均有同行業組織,政府按行業登記鋪戶,以便管理、徵收。被組織在行內的鋪戶稱行戶,或行鋪。行戶要受行頭的管束,並支應官府辦貨之義務。宋代行戶貧富不均,行頭上戶常將負擔轉嫁於下戶。明嘉靖前,行戶十年編審一次,編出排甲。遇官府辦物,按籍輪流值應,往往受胥吏索賂,不勝其苦。清承明制,行戶亦由地方官府定期編審,並承應官府的各種徭役需索。
行戶字典分解
行戶的解釋 (1). 宋 以後稱加入商行的商戶。《明史·李廷機傳》:“嘗兼署戶、工二部事,綜理精密。奏行軫恤行戶四事,商困大蘇。”《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嘉祐六年》:“後十日,
行的解釋 行 xíng 走:行走。步行。旅行。行蹤。行百里者半九十。行雲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遠自邇。 出外時用的:行裝。行篋。行李。 流通,傳遞:行銷。風行一時。 從
戶的解釋 戶 hù 一扇門,門:門戶。窗戶。戶樞不蠹。夜不閉戶。 人家:戶口。戶主。門戶之見(亦指派別上的成見)。 會計部門稱賬冊上有業務關係的團體或個人:戶頭。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