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議大夫
散官名號。隋煬帝始置,為從四品文散官。大業三年(607)罷。唐代復置,定正四品下。宋初沿唐制。太平興國元年(976)改通奉大夫。元豐三年(1080)後,復設為新寄祿官,正四品,取代舊寄祿官給事中。金再置為文散官,正四品中。元代改正三品,宣授。明沿元制,定正三品,升授。清初為文、武散官正三品封贈。後只封贈文官。
通議大夫字典分解
通議的解釋 (1).猶通義。 漢 劉向 《說苑·奉使》:“夫殺人之使,絶人之謀,非古今通議也。”《宋書·顏延之傳》:“道者,贍富貴同貧賤,理固得而齊。自我喪之,未為通議。
大夫的解釋 [senior official in feudal China] 古代官名。西周以後的諸侯國中,國君下有卿、大夫十三級,“大夫”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