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運

支運怎么寫好看

支運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明代漕運方式之一。亦稱轉搬法。始行於永樂十三年(1415)。其時會通河及江淮河道均已修通,故漕糧停止海運,改為河運。其法,先由民運漕糧至淮安、徐州、臨清或德州等倉,再由所官軍分運至北京、通州(今北京通州區)二倉。每年四次,運糧達三百餘萬石。不久又採行民運。宣德間改行兌運。

詞語分解

  • 支運的解釋 明 代漕運方式之一。 明成祖 永樂 十三年年,徵調南糧,改海運為河運。在 淮安 、 徐州 、 臨清 等地設倉收囤,由官軍分成 淮安 到 徐州 、 徐州 到 德州 、 德州 到 通州 今 北京市 通
  • 支的字典解釋 支 ī 撐持,伸出,豎起:支撐。支援。體力不支。 受得住:樂不可支。 領款或付款:支付。 調度,指使:支使。支應。支著兒。 附屬於總體的一個部分:總支。支流。支離。 〔地支〕曆法中用的十二個字:子醜寅
  • 運的字典解釋 運 (運) ù 循序移動:運行。運動。運轉(刵 )。 搬送:運輸。運載。運營(交通工具的運行和營業)。運力。運銷。空運。海運。 使用:運用。運算。運筆。運籌(制定策略)。 人的遭遇,亦特指迷信的人所說

歷史知識推薦:南禪寺

唐佛寺。位於今山西五台縣西南李家莊。約建於唐初。現存大殿為建中三年重修,面闊進深各三間見方,單檐,九脊頂,殿內無柱,五檁四椽,栿載上部屋架,歇山灰筒瓦頂。雖經宋元祐元年修繕,但規模及大構件卻仍其舊。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支運歷史

相關歷史

支運_支運介紹_歷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