恫瘝在身

歷史字典解釋

謂深切關懷百姓疾。清無名氏《詩言志》卷二: “於此見杜少陵直是稷、、伊、呂一流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處處恫瘝在身,非特一詩人云爾也。” ●《書·康誥》: “王曰: ‘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見,小人難保。往盡乃心,無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恫瘝(tong guan ):病痛疾苦。棐(fei)忱: 輔助誠信。乂(yi): 治理。周公以成王名義告誡康叔: 治民務除惡政,關心解除百姓疾苦,如除去自身病痛。


主謂 恫瘝,病痛,疾苦。對人民的疾苦就像在自己的身上。語本《尚書·康誥》:“王曰:‘嗚呼小子封,恫瘝乃身,敬哉。’”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2:“於此見少陵直是稷、契、伊、呂一流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處處恫瘝在身,非特一詩人云爾也。”△褒義。多用於熱愛人民,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也作“恫瘝在抱”。

詞語分解

  • 恫瘝的解釋 病痛,疾苦。《書·康誥》:“嗚呼,小子 封 ,恫瘝乃身,敬哉。” 孔 傳:“恫,痛;瘝,病。治民務除惡政,當如痛病在汝身欲去之,敬行我言!”《後漢書·和帝紀》:“朕寤寐恫矜,思弭憂釁。” 宋 黃庭堅
  • 身的解釋 身 ē 人、動物的軀體,物體的主要部分:身軀。人身。身材。身段。船身。樹身。 指人的生命或一生:身世。獻身。 親自,本人:自身。親身。身教。身體力行。 統指人的地位、品德:出身。身分(坣 )。身敗名裂

歷史典故推薦:超然遠引

遠引:遠去,遠遊。參見[超然遠舉]。清.姚鼐《伍子胥論》:“昔者嘗怪樂毅之於燕,伍子胥之於吳,皆以受任於先君之時,及至嗣子棄之,於是毅遂超然遠引,而子胥乃戀戀不去,終以諫死於吳。” 見“超然遠舉”。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恫瘝在身歷史

相關歷史

恫瘝在身_恫瘝在身介紹_歷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