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①
歷史字典解釋
?—1217金契丹人。貞祐四年(1216),推耶律留哥部屬耶廝不在澄州(今遼寧海城)稱帝,建國號遼。耶廝不為部下所殺,丞相乞奴監國,走高麗。他領兵數萬渡鴨綠江,侵入高麗,殺乞奴,自稱大遼收國王,建年號天德(一作天成)。在延州被高麗金就礪軍擊敗,轉至西京,渡大同江,入西海道。次年,轉戰高麗,被部下統古與殺死。②地名。(1)今吉林白城市西南大興安嶺,為金代東北路統軍司分司所在。(2)一作金微山(《後漢書》)。唐、元作金山。元又作按台山、按臺山(《元史》)、阿勒台山(《元秘史》)。突厥語蒙古語均謂金為Altai,此山產金,故有是名。即今阿爾泰山。(3)在今內蒙古通遼市東境西遼河南岸。《明史·太祖紀三》:洪武二十年(1387),“馮勝兵逾金山”,蒙古軍納哈出投降,即此。(4)在今江蘇鎮江市區西北隅。原在長江中,清道光年間因江沙淤積,始與南岸相連。相傳因唐時裴頭陀獲金於江邊而得名。一說梁天監時已有金山之稱(《讀史方輿紀要》)。又有氐父(《元和郡縣誌》)、獲苻(《清統志》引《九域志》)、伏牛(《新唐志》)、浮玉(《太平寰宇記》引《圖經》)等名。南宋建炎中,韓世忠敗金兀朮於此山下。山上有金山寺等名勝。(5)在今上海市金山區東南。本在陸上,南宋以後淪于海。亦名大金山。西北又有小金山。元末楊維楨云:“淞之南有大金、小金出沒於雲海之中”,即指此二山。金門 漢代長安城內未央宮金馬門的簡稱。《漢書·揚雄傳下》:“歷金門,上玉堂有日矣。”參見“金馬門”。
詞語分解
- 金山的解釋 .產金之山。《南史·海南諸國·林邑國》:“其國有金山,石皆赤色,其中生金。”.比喻人的儀表英俊、德行崇高。《梁書·朱異傳》:“﹝ 異 ﹞器宇弘深,神表峯峻。金山萬丈,緣陟未登;玉海千尋,窺映不測。”.
歷史知識推薦:都統制
官名。北宋後期,大軍出師征討,諸軍統制不相統屬,即以其中一人為都統制,統率諸軍。建炎元年置御營司,設都統制。其後為各屯駐大軍統兵官,其副職為副都統制,某些官位高的武將亦有任屯駐大軍之下軍一級的都統制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金山①歷史
猜你喜歡
黃泥港鎮的歷史解釋
在今江蘇儀征市東黃泥侯淵的歷史解釋
神武今山西神池人。史南船北馬的歷史解釋
並列南方河流多,便於劉嵩的歷史解釋
北魏人,字阿龍。劉仁左難當的歷史解釋
唐宣州涇縣人,名匡政辟雍的歷史解釋
商周為天子所設大學。蘇努的歷史解釋
約清宗室。貝勒褚英裔紫髯將的歷史解釋
三國志吳書孫權傳權乘尹邢避面的歷史解釋
史記外戚世家尹夫人與圖爾炳阿的歷史解釋
生卒姓佟佳。滿洲正白吳敬的歷史解釋
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北山移的歷史解釋
同北山移文。宋陸游宿石亞之的歷史解釋
生卒宋越州新昌人。石不解衣帶的歷史解釋
見衣不解帶。清史稿儒仙女嶺的歷史解釋
在今湖南茶陵縣東南四黃登賢的歷史解釋
生卒清順天大興人,字白馬關的歷史解釋
長城隘口之一。在今北堂溪(谿)氏的歷史解釋
即夫概。白文鎮的歷史解釋
即今山西臨縣東北白文佐史的歷史解釋
輔佐員吏,為斗食一類
相關歷史
![金山①_金山①介紹_歷史知識](/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