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學
舊時免費教育的學校。又稱義塾。多由官員、地主在家鄉開辦,招聘名士教育本族及鄉里子弟,經費主要來源於地租。義學之設,始於宋代范仲淹。時義學規模較大的有四齋,分大、國小,六歲以上入國小,十二歲以上入大學,考試名列前茅者受獎,發解、登科、補入太學者贈以錢物;學規仿照當時著名書院制訂。不少義學置有田產。有的還建孔廟,供春、秋祭祀。後代多仿行。至清朝,政府鼓勵開辦,以廣文教,以至義學盛行。京師及各省府、州、縣均設有,凡孤寒生童及苗、彝、黎、瑤等少數民族子弟之願學者均可入學。由州、縣學中選擇“老成謹慎、文品兼優”的生員充任義學之師,並規定:如訓迪有方,義學日盛,該生員準作貢生;學生果能通曉文理即準應試,酌取入州、縣學。雍正以後,義學發展更快。晚清山東堂邑(今聊城西)人武訓,即以興義學而聞名。
義學字典分解
義學的解釋 [free private school] 舊時一種免費學校,資金來源為地方公益金或私人籌資
義的解釋 義 (義) yì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舉動:正義。義不容辭。義無反顧。仗義直言。 合乎正義或公益的:義舉。義務。義憤。義演。見義勇為。 情誼:義氣。恩義。義重如山。
學的解釋 學 (學) xué 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學生。學徒。學習。學業。學友。學者。學閥。學制。學歷。學步邯鄲(譏諷人只知模仿,不善於學而無成就,亦作“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