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雍
1422—1478
明蘇州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字永熙。正統進士。授御史,巡按江西。景泰二年(1451)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行均徭,歲飢,奏免秋糧。後劾寧王得罪,勒致仕。天順初復官,遷兵部右侍郎,巡撫大同、宣府。成化元年(1465)擢左僉都御史,贊理軍務,鎮壓廣西大藤峽農民起義,力主重刑戮。後改大藤峽為斷藤峽。遷左副都御史,提督兩廣軍務。丁憂歸。復以右都御史蒞故任,致仕卒。正德間追謚襄毅。著作有《襄毅文集》。韓滉(723—787) 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字太沖。韓休子。以蔭補左威衛騎曹參軍。大曆六年(771),為戶部侍郎判度支,嚴於司計,帑藏稍實。然苛克頗甚,人多恣怨。建中二年(781),任潤州刺史,鎮海軍節度使。朱泚叛後,恐朝廷有南遷之事,築石頭城以為備豫;遣將進屯寧陵,保持漕路通暢;調發糧帛以濟朝廷。貞元元年(785),加檢校左仆射,同平章事,封鄭國公。性強直,明吏事,好鼓琴,書得張旭筆法,工篆草。人物雜畫,頗得形似。好作田家風景,牛馬極工,與族人韓乾相埒。以非急務,故不傳於人。有《五牛圖》、《文苑圖》,元趙孟頫跋稱稀世名筆,今藏故宮博物院。
韓雍
韓雍字典分解
韓的解釋 韓 (韓) hán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東南部。 指“韓國”(位於亞洲朝鮮半島南部)。 姓。 筆畫數:12; 部首:韋; 筆順編號:122
雍的解釋 雍 yōng 和諧。 古同“壅”,遮蔽,壅塞。 古同“擁”,擁有。 〔雍雍〕a.鳥和鳴聲,如“雍雍鳴雁”;b.樂聲和諧,如“聽廟中之雍雍”。 〔雍容〕文雅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