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律郎
官名。北魏置,先為從五品,後為正八品。又有協律中郎,位其上,從四品下。北齊為太常寺屬官,二人,八品上,掌監調律呂音樂。隋唐沿置。宋置一人,從八品,掌樂律,又負責指揮大祭祀及宴享時奏樂。遼南面官亦置。金同宋制。元置二人,隸太常寺或太常禮儀院。明初置二人,後增至五人,隸太常寺,正八品。清初沿置,乾隆七年(1742)改隸樂部。
協律郎字典分解
協律的解釋 (1).調和音樂律呂,使之和諧。《漢書·公孫弘卜式兒寬傳贊》:“協律則 李延年 ,運籌則 桑弘羊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 延年 以曼聲
郎國語字典 郎 láng 對年輕男子的稱呼:大郎。郎才女貌。 對某種人的稱呼:貨郎。女郎。 舊時妻稱夫或情人:郎君。 封建時代的官名:郎中(a.古官名;b.中醫醫生)。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