驛
驛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供傳達軍政公文者及來往官吏、使臣途中歇息、換馬(船)之所。戰國時已設。漢有驛使負責傳遞公文,以車傳送稱“傳”,以馬傳遞稱“驛”,步遞則稱“郵”,一般三十里設一驛。唐時,因漢制,凡三十里設一驛,全國共有驛一千六百餘所,其中近一千三百所陸驛,二百六十所水驛,八十六所水陸相兼。若地勢險阻及須依水草,則不必三十里。每驛皆置驛長一人,驛夫、驛馬、驛船、驛田數則視驛之閒要而定。宋代驛制大體因唐制,但又有所發展,全國驛道四通八達,二十里有歇馬亭,六十里有館,水行之處有水驛,官員乘驛需有驛券。驛與傳遞文書的驛鋪合稱驛遞。宋之驛由樞密院管轄。金代設驛始於太宗天會二年(1124),自上京(今黑龍江阿城南白城)至南京(今北京),每五十里置一驛,又令置驛於上京至春州、泰州。後諸路並置。給驛用牌,乘驛按官品規定其隨從人數、給馬數和飲食錢數,從一品以上隨從八人、馬十匹、食錢三貫十四文。元代驛稱站或站赤。明在京城設會同館,地方分別設水馬遞、遞運所和急遞鋪,驛設驛丞,掌郵傳、迎送之事。後與急遞鋪合一,十里一鋪,鋪有鋪長,下設驛卒以傳遞公文。費用領自府、州、縣,並負責其收支。屬兵部車駕清吏司管理,由所在各布政使司及府、州、縣設官督理。清代大體沿明制,各省腹地所設者稱驛,屬州、廳、縣管轄,亦有專設驛丞管理驛務的。盛京所設亦為驛,不隸州縣,專設驛丞管理。參見“驛傳”。
詞語分解
- 驛的字典解釋 驛 (驛) ì 舊時供傳遞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換馬的地方,亦指供傳遞公文用的馬:驛站。驛館。驛丞(掌管驛站的官員)。驛吏。 現為地名用字:龍泉驛(在中國四川省)。 古同“繹”,絡繹。 筆畫數:; 部首
歷史知識推薦:黃牛羌
古族名。西羌的一支。漢、魏時散居於婼羌西至蔥嶺山谷間,與白馬羌蔥茈羌相錯居。各有豪酋,自成部落。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驛歷史
猜你喜歡
堂堂之陣正正之旗的歷史解釋
堂堂壯盛的樣子。正正天津市河北區的歷史解釋
即河北區。彭陽縣的歷史解釋
西漢置,屬安定郡。治行人司左司副的歷史解釋
官名。明置為行人司副杜大成的歷史解釋
明南京人,字允修,號秦孝公的歷史解釋
前前戰國時秦國國君。左戎昭將軍的歷史解釋
官名。十六國後趙石虎卓羅的歷史解釋
清滿洲正白旗人,佟佳毛子檄的歷史解釋
源見毛義捧檄。謂孝子引領而望的歷史解釋
引領伸長脖子。望盼望王珻的歷史解釋
清山西盂縣人,字石和鏡里觀花的歷史解釋
在鏡子裡觀看花的影像谷停站的歷史解釋
元置,即今山東魚台縣謀聽計行的歷史解釋
猶言言聽計從。宋王令肇興鎮的歷史解釋
在黑龍江省蘿北縣東部淵泉縣的歷史解釋
西漢置,屬敦煌郡。治演州的歷史解釋
唐貞觀元年改驩州置,禿髮氏的歷史解釋
發髮又稱河西鮮卑。鮮百尺臥高樓的歷史解釋
同百尺臥元龍。宋張元蘇凌阿的歷史解釋
清中期人。隸滿洲正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