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戚、宦官之爭
又稱外戚、宦官之禍。東漢統治集團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東漢自和帝後,皇帝都是幼年繼位,由母后臨朝,太后要藉助於父兄處理政務,又要用宦官出宣詔命。皇帝長大後,為恢復權力,只有靠宦官發動政變,驅滅外戚,因此造成外戚、宦官交替專權、爭鬥不止的惡性循環。章和二年(公元88年),漢和帝繼位,竇太后臨朝,其兄竇憲等親屬黨羽並據要職。永和四年(公元92年),漢和帝利用宦官鄭眾,消滅竇氏勢力,鄭眾因功封侯,宦官從此參與政事。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安帝登極,鄧太后臨朝, 其兄鄧騭等把握朝政。鄧太后鑒於竇氏專恣之禍,並用外戚、宦官。鄧太后死,安帝與宦官李閏等合謀誅滅鄧氏。安帝既用宦官典掌機要,也用皇后兄閻顯掌握禁軍,兩者共同專權。漢安帝崩,閻皇后與閻顯策立北鄉侯為少帝,閻太后臨朝,閻顯獨攬大權。不久少帝死,宦官孫程等十九人擁立漢順帝,殺閻顯。宦官十九人皆封侯,權勢益張。漢順帝時,外戚梁商、梁冀父子相繼為大將軍,秉執漢政二十餘年。順帝死,梁太后與梁冀先後密定漢沖、質、桓三帝,威權震天下。延熹二年(公元159年),漢桓帝與宦官單超等密謀,族滅梁氏,宦官單超等五人同日封侯,獨攬朝政。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漢靈帝繼位,竇太后臨朝,其父竇武為大將軍輔政,與陳蕃等謀滅宦官。建寧元年(公元168年),事機泄漏,雙方兵戎相見,竇武、陳蕃兵敗被殺,宦官獨掌朝綱,皇帝任其擺布。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少帝劉辯繼位,何太后臨朝,其兄何進為大將軍總理朝政,欲誅宦官反為所害。袁紹發兵盡誅宦官,至此,東漢外戚、宦官同歸於盡,東漢皇朝也名存實亡。外戚、宦官之爭,使統治集團內部矛盾尖銳,政治腐朽黑暗,給勞動人民帶來深重災難。
外戚、宦官之爭字典分解
外戚的解釋 [relatives of a king or an emperor on the side of his mother or wife] 指帝王的母親和后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