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廷賓起義
《辛丑條約》簽訂後,直隸廣宗知縣魏祖德等地方官吏勒索“攤派賠款”,激起民眾抗爭。廣宗縣北東台村武舉景廷賓被推為聯莊會總團頭。在鉅鹿縣待機再起的義和團首領趙三多與景廷賓決定聯合行動。直督袁世凱欺騙民眾,將魏祖德撤職,換上趙饌任廣宗知縣。趙分化聯莊會,拉攏景廷賓不成。袁世凱於1902年3月3日(光緒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四日)派軍進攻東台村,景廷賓指揮聯莊會奮起還擊,打傷營管帶鮑貴卿。由於出現奸細,又有莊頭動搖,景廷賓堂弟景貞等犧牲,助手劉永清負傷。景廷賓率眾突圍轉戰鉅鹿,與趙三多所率義和團餘部會合。4月23日(三月十六日)在鉅鹿縣廈頭寺正式起義,提出“掃清滅洋”、“官逼民反”的口號,參加起義的約三、四萬人,推景廷賓為龍團大元帥,劉永清為副元帥,趙三多為主將,參加過義和團的南和縣水月寺老慈和尚(原名郝振邦)為軍師。起義軍攻威縣,破官軍,聲威大振。直、豫、魯三省交界饑民、游勇、義和團餘部紛紛加入。清政府在帝國主義壓力下,令袁世凱派出所部武衛右軍等新軍, 由段祺瑞、倪嗣沖統率“進剿”。德、日軍四千餘人、法軍二千三百餘人也由北京開往廣宗“助剿”。起義軍在中外敵人夾擊下轉戰河南成安、臨漳(今屬河北省),陷入重圍,景廷賓被捕,並於7月25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威縣英勇就義。趙三多不久亦被叛徒出賣而犧牲,起義失敗。景廷賓起義轉戰直,魯、豫三省二十四州縣,揚起“掃清滅洋”的旗幟,表明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把反帝、反封的鬥爭推進到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