乣軍叛金
金承遼制,於西北、西南、東北三路沿邊設定乣軍。但又對乣軍和契丹部族民眾備加歧視與壓抑,極力防範他們與西遼及北方韃靼人聯合,引起契丹人民和乣軍不斷反抗。承安元年(公元1196年)十月,德壽與陁鎖領導契丹人民起義,諸乣千餘人起而回響,活動於懿、錦二州(今遼寧阜新至錦州)一帶。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八月,高琪奉命率所部乣軍守御中都(今北京)。宣宗南遷,命完顏承暉、抹撚盡忠同輔太子留守中都,又令收繳乣軍鎧馬器械。駐守良鄉(今北京西南)諸乣遂殺其詳穩起義,共推斫答,比涉兒、札刺兒為帥,向中都進攻。承暉發兵扼守蘆溝橋,被義軍打敗,中都被圍。義軍聲勢大振。但因中都防禦嚴密,久攻不下。義軍乃一面派人與耶律留哥所部反金義軍聯絡,一面遣使向蒙古求援,成吉思汗遂派大軍與乣軍併力圍攻中都。金軍大敗,中都失守。諸乣叛金降蒙,金朝勢力愈益削弱。
乣軍叛金字典分解
乣軍的解釋 遼 金 以北方邊地部族組成的軍隊。乣軍之名始見於 遼 。 金 之乣軍散居於東北、西北、西南三路。 蒙古 興起後, 金 西南路與西北路諸乣相繼投附或被征服。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