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十三洋行

十三洋行

也叫公行、洋行、外洋行,是鴉片戰爭前清政府廣州海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商行。十三行之名是沿襲明代的舊稱。清代嚴格實行閉關政策,規定對外貿易僅限於廣州一口後,廣州十三行業務更加發達,但並不完全固定為十三家,歷年數目並不相同,時多時少,習慣上稱之為十三行。十三行對官府負有承保和繳納外洋船貨稅餉、規禮、傳達官府政令、代遞外商公文、管理外洋商船人員等義務,起政府與外商間一切交涉的中間人作用。另外,它享有對外貿易的特權,所有進出口商貨都須經由十三行買賣。起初本是牙行性質,以後自身也經營買賣。十三行雖有行會組織,但彼此間仍有競爭,在對外貿易中獲利雖多,但為官府勒索去的亦不少。自公元1820年零丁洋面鴉片及各項商貨走私貿易興起以後,多數行家營業虧蝕,資金欠缺,負債很多,常有倒歇;僅有幾家仍稱殷實。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規定開放五口通商,廢止十三行獨攬中國對外貿易的特權。從此,十三行漸趨沒落。

十三洋行字典分解

洋行的解釋 [foreign firm] 解放前,外國的資本家在中國開設的商行,也指專跟外國商人做買賣的商行

順便了解:十八盤關【歷史地名】

在今陝西周至縣西南十八盤嶺上,南至駱谷關十里。明正德十六年(1521)設關,並置巡司戍守。清廢。

十三洋行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