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初測歲差

初測歲差

由於太陽、月亮和行星對地球赤道突出部分的攝引,使地球自轉軸的方向不斷發生微小的變化,這也就使冬至點在恆星間的位置逐年西移,每年的移動值就叫歲差。漢代的劉歆劉洪雖然注意到這一現象,但並沒有意識到這一變化對曆法的影響。東晉時,虞喜首先提出了歲差的概念,並開始探索歲差的規律,虞喜認為,太陽周年視運動一周天,並非就是冬至一周歲,他根據歷史記錄進行推演計算,提出了每五十年向西移動一度的歲差值。它雖與現今得出的約77.5年差一度的歲差值稍大,但作為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探索歲差的規律,虞喜的貢獻是值得讚揚的。這是我國天文曆法史上的重大發現和創新。

初測歲差字典分解

初測的解釋 [initial survey (measure,determine…)] 最初的測量或測試

歲差的解釋 [precession of the equinoxes] 地軸繞著一條通過地球中心而又垂直於黃道面的軸線的緩慢圓錐運動,周期為26000年,由太陽、月球和其他

也學習下:初稅畝【歷史事件】

春秋時期魯國首次實行的按田畝徵稅的制度。魯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春秋經》記載: “初稅畝。” 《左傳》於同年記載: “初稅畝,非禮也,谷出不過藉,以豐財也。”從字面上解釋,這是將傳統的“藉田以力“的徭役制剝削改變為不分公田、私田,一律按田畝數徵收土地稅的制度。但是,由於史學界對古代土地制度的不同認識,因而對“初稅畝”中土地稅的性質及稅畝制本身的歷史意義存在著不同看法。較為流行的說法是,

初測歲差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