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事件>> 三公九卿

三公九卿

秦漢時期中央政府設定的高級官僚機構。據說周代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秦朝建立後,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為三公。丞相為百官之長, 輔佐皇帝,綜理全國政務。漢初改為相國,西漢末年又改稱大司徒。太尉為全國軍事首腦,漢武帝時改稱大司馬。御史大夫為僅次於丞相的中央高級長官,主監察,兼管重要文書圖籍。西漢時丞相缺位,往往以御史大夫遞補。東漢以太尉(大司馬)、司徒、司空為三公。劉秀以西漢後期大臣專政為戒,因此“政不任下,雖設三公,事歸台閣”。實權操於官位較低的尚書台。唐宋沿襲東漢舊稱,但三公並無實際職務。明清復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但只為大臣的最高榮銜。九卿是中央政府各行政機構的總稱,亦為秦朝所創立。秦以奉常、郎中令、衛尉太僕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內史、少府為九卿。奉常,漢改稱太常,司宗廟祭祀禮儀。郎中令,漢改稱光祿勛,負責守衛宮殿門戶。衛尉,負責掌管宮門警衛,主南軍。太僕,掌管皇室車馬。廷尉,漢景帝時改為大理,掌刑罰,為全國最高的司法官。典客,漢景帝改為大行令,武帝又改為大鴻臚,主管少數民族事務。宗正,漢平帝時改為宗伯,掌管宗室親族事務。治粟內史,漢景帝改為大農令,武帝又改稱大司農,主管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財政收支。少府,掌管山海池澤的收入和皇室手工業製造,為皇帝的私府。魏晉以後由尚書主管各部行政,九卿只管一部分事務,職任較輕。明以六部(吏、戶、禮、兵、刑、工)尚書、都察院都御史、通政司使、大理卿為九卿。清以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通政司、宗人府、鑾儀衛為九卿。

三公九卿字典分解

成語三公九卿的解釋 三公:古時輔助國君的最高官員;九卿:古時中央政府的九個高級官員。指官位很高的人。

三公的解釋 (1).古代中央三種最高官銜的合稱。 周 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書·周官》:“立太師、太傅、太保,茲惟三公,論道經邦,燮理陰陽。”一說以司馬、司徒、司空為

九卿的解釋 (1).古代中央政府的九個高級官職。《周禮·考工記·匠人》:“外有九室,九卿居焉。” 鄭玄 註:“六卿三孤為九卿,三孤佐三公論道,六卿治六官之屬。”歷代多設九卿

順便了解:三河戍【歷史地名】

唐置,在今浙江建德市東南五十餘里三河鄉。《新唐書·地理志》:睦州“有三河戍”。《方輿紀要》卷90嚴州府:三河關“在府(治今梅城鎮)南四十里。有三河渡,即東陽江渡口也。唐置三河戍於此”。 唐置,在今浙江省建德市東南三河。當睦州和婺州交通大道。宋改三河驛。

三公九卿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