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朝抗倭戰爭

歷史字典解釋

明神宗時中朝人民的聯合抗倭戰爭。萬曆十八年(公元1590年), 日本關白(丞相)豐臣吉戰勝其他諸侯,結束戰國以來連續百年的分裂局面,統一了日本。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發動侵朝戰爭。四月, 十六萬日軍在釜山登入。五月,占王京(漢城)、平壤。朝鮮國王李昖遣使向明朝告急求援。明朝政府深知日軍侵朝意在入侵中國,決定派兵援朝。七月,明朝政府派游擊史儒、遼陽副總兵祖承訓兵援朝,進圍平壤,因地理不熟,兵力過少,被日軍擊敗,史儒戰死,祖承訓僅以身免。十二月,明政府以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東征提督,率兵四萬渡鴨綠江,大舉援朝。萬曆二十一年正月,中朝軍隊配合作戰,光復平壤、開城。四月,光復王京及漢江以南大片領土。日軍退據釜山。豐臣秀吉玩弄和談陰謀,誘使明朝撤軍,然後重新侵占朝鮮。明朝政府中以兵部尚書石星為首的主和派得勢,於是與日軍議和罷兵。萬曆二十五年二月, 日軍再次侵朝,明朝政府將石星下獄問罪,以兵部尚書邢玠為薊遼總督、麻貴為備倭大將軍率兵援朝,中朝軍隊切配合,連敗日軍。萬曆二十六年冬,明軍進逼釜山,中朝水軍在釜山南海與日軍決戰,大敗日軍,取得抗倭戰爭的最後勝利。這次戰役中,朝鮮民族英雄李舜臣和明朝將領鄧子龍並肩指揮戰鬥,先後壯烈犧牲,在中朝兩國友好關係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詞語分解

  • 戰爭的解釋 為政治目的而進行的武裝鬥爭戰爭罪行詳細解釋.民族、國家、階級、集團之間的武裝鬥爭。《史記·秦始皇本紀》:“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戰陣攻守·戰爭》

歷史事件推薦:南北議和

辛亥革命時,袁世凱乘機要挾清政府交出軍政大權;就任清內閣總理大臣後,又軟硬兼施,誘脅革命方面妥協,覬覦全國政權。帝國主義支持袁世凱,積極給以配合。由英駐漢口領事出面“調停”,首先與革命方面達成武漢地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援朝抗倭戰爭歷史

相關歷史

援朝抗倭戰爭_援朝抗倭戰爭介紹_歷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