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桓玄之亂
東晉統治集團爭奪權利的鬥爭。太元二十一年(公元396年),晉安帝司馬德宗繼位。安帝白痴,司馬道子輔政,王國寶參掌朝政。國寶主張削弱地方軍鎮勢力,引起王恭、殷仲堪等人不滿。隆安元年(公元397年),王恭、殷仲堪以誅王國寶之名,聯合舉兵進攻建康(今江蘇南京)。司馬道子為求退兵,殺王國寶。然方鎮勢力坐大,意欲圖謀帝位。次年,王恭聯合殷仲堪、楊佺期、桓玄等舉兵,再攻建康。司馬道子之子元顯率兵抵抗,王恭部將劉牢之倒戈殺王恭。殷、桓慌忙撤退。隆安三年,桓玄殺楊佺期、殷仲堪,占據荊州(治今湖北江陵),盡有長江中游。朝廷妥協,任其為荊、江(今江西九江西南)二州刺史,桓玄勢力由此日盛。元興元年(公元402年),司馬元顯以劉牢之為前鋒都督,討伐桓玄。桓玄起兵東下,姑熟(今安徽當塗)一戰,戰敗朝廷軍,劉牢之叛降桓玄。桓玄攻占建康,殺司馬道子父子,掌握朝廷大權。爾後逼迫劉牢之自殺,控制北府兵。次年,桓玄稱帝,改國號為楚。然桓玄驕奢無度,使階級矛盾尖銳,北府兵將領劉裕、劉毅、何無忌等乘機起兵, 攻進建康。桓玄兵敗,挾安帝司馬德宗奔廣陵(今江蘇揚州),又至江陵。劉裕發兵江陵,打敗桓玄,殺桓玄及其全家親信黨羽。迎安帝還都建康。桓玄之亂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