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帖式考試

歷史字典解釋

清制,筆帖式專任部院各衙門的滿文書寫與翻譯等事。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 定筆帖式出缺, 俱令考試補授。宗人府、內閣、各部院、八旗都統等衙門、盛京兵部、外省將軍都統副都統各衙,均設有筆帖式缺額。有翻譯筆帖式、繕本筆帖式、貼寫筆帖式等名目。凡文武翻譯舉人、貢監生、生員及官學生、義學生、驍騎、親軍、領催、閒散均得報考。考試無定時,亦無定額。試以滿文或翻譯漢字文,考取者舉貢以七品用,生監以八品用。官義學、驍騎、閒散等以九品用。七品筆帖式可升作主事等官;其餘或用作旗官,出路不一,然仍可參加科舉考試。

詞語分解

  • 筆帖的解釋 手寫的便條。《宋史·食貨志下一》:“ 蔡京 又動以筆帖於榷貨務支賞給,有一紙至萬緡者。”
  • 考試的解釋 通過書面或口頭回答、現場操作等方式考查人的技能或知識水平詳細解釋考查,考核。《東觀漢記·吳良傳》:“ 蕭何 舉 韓信 ,設壇即拜,不復攷試。”.對人的知識才能進行考查測驗。《漢書·宣帝紀》:“自丞相

歷史官職推薦:蕃部中大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置,北周沿置。秋官府蕃部司長官,掌諸侯朝覲禮儀。下設小蕃部下大夫、小蕃部上士、小蕃部下士以佐其職,領掌交上士、司匡上士等官屬。北周武帝建德二年省。宣帝即位後,復置。正五命。隋文帝開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筆帖式考試歷史

相關歷史

筆帖式考試_筆帖式考試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