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桓校尉

烏桓校尉怎么寫好看

烏桓校尉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官名,漢置,為“護烏桓校尉”的省稱,秩比二千石,掌護烏桓胡,兼護鮮卑屬官長史司馬各一人,俸皆六百石(見《後漢書·百官志》)。《後漢書·安帝紀》:“鮮卑圍烏桓校尉於馬城,度遼將軍耿夔救之。”又《後漢書·耿弇列轉》:“曄字季遇。順帝初,為烏桓校尉。”

詞語分解

  • 烏桓的解釋 亦作“ 烏丸 ”。古時北方少數民族名。原是 東胡族 的一支, 西漢 初被 匈奴 擊敗,遷移到 烏桓山 ,因以為名。 漢 建安 十二年 曹操 破 烏桓 ,徙萬餘落至中原,其勢遂衰。見《漢書·匈奴傳下》
  • 校尉的解釋 軍職名。據《史記》, 秦 末起義軍中已有此職。《項羽本紀》載: 項梁 “部署 吳中 豪傑為校尉、候、司馬。”又《張耳陳餘列傳》載: 陳勝 “以 張耳 、 陳餘 為左右校尉。” 漢 代始建為常職,其地位

歷史官職推薦:知後官

吏名。宋朝初年置,掌諸軍、監場務進奏之事。太宗太平興國七年 廢,選其合格者為進奏官。 吏員名。宋初諸軍、監、場務掌進奏事務者稱知後官,職掌同諸州進奏官。太平興國六年公元年廢知後官,選其合格者為進奏官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烏桓校尉歷史

相關歷史

烏桓校尉_烏桓校尉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