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官

中朝官怎么寫好看

中朝官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中朝官又稱內朝官,指在宮中接近皇帝的官員,如侍中常侍給事中尚書等。漢代自武帝以後,朝官分為中朝官和外朝官。外朝官指在宮外任職的朝官,指丞相以下的正規官員。


官類名。自秦至漢武帝以前,政務中樞除皇帝以外,掌握實權的就是丞相。丞相輔佐皇帝,總理政務,在百官中權力最大,地位最尊,不但百官從命唯謹,就是皇帝也要對其優禮相待。漢武帝為了削奪丞相權力,加強君權,開始重用文武侍從之臣,逐漸形成了中朝官和外朝官。中朝官由皇帝直接差遣不專任行政職務,與行政性質的正規官稱為外朝官相對而言。《漢書·輔傳》注引孟康說:“中朝,內朝也,大司馬左右前後將軍、侍中、常侍、散騎、諸吏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為外朝也。”大司馬西漢僅為“加官”,冠於將軍名銜之上,以示其地位特別榮寵。武帝時的將軍只兵出征,並不參與朝廷政治,到昭帝與宣帝時代,從霍光開始,才以大大將軍的名義輔政,領尚書事,為中朝的首領,實際權力在丞相之上。臣下奏事由尚書呈皇帝時,必須通過輔政的大司馬,並用正副兩封,副封由領尚書事的大馬司開拆,正封轉奏皇帝。又置前後左右將軍,在內朝預聞政事,於是將軍亦為內朝所屬。其他如常侍、侍中、散騎、諸吏等也都是“加官”稱號,孟康漏舉了諸曹、給事中兩個名號。這些加官,多加諸列侯、將軍、卿大夫郎將都尉、尚書、太醫、太官至郎中等官員的頭銜上。凡加有上述加官名號的,均有出入宮廷之權,經常在皇帝左右辦事。其中侍中、中常侍隨侍皇帝;左右曹就是分科辦事的尚書;諸吏掌察舉不法,散騎得隨皇帝乘輿;給事中是在內廷行走之意,大臣一加此銜,就一身而兼中朝、外朝兩重身份。中朝官的權力甚重,如果丞相、御史大夫一旦違法,皇帝總是交付中朝官論議,提出處分意見以供皇帝參考。東漢時雖仍有“中朝”之名,但實權遠比不上西漢的隆重。

詞語分解

  • 中朝的解釋 .臨朝之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昭王 臨朝嘆息, 應侯 進曰:‘臣聞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憂,臣敢請其罪。’”. 漢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後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內朝。《漢書·劉輔傳
  • 官的字典解釋 官 ā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於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 * 。 姓。 民 筆畫數:; 部首:

歷史官職推薦:藥藏監

官名。即“太子藥藏監”。 官名。北齊與隋置,見“藥藏局”。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中朝官歷史

相關歷史

中朝官_中朝官介紹_歷史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