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諭
宋朝學校職事名。仁宗慶曆 (1041—1048)中,太學各齋設。神宗熙寧四年(1071),選上舍生擔任,每經二員。徽宗崇寧元年(1102),太學外學辟雍亦設。又武學、宗學、算學、州縣學皆設。掌以經術教諭諸生,季終施以考校。
學官名。宋代國子監設此小官。《宋史·職官五·國子監》:“學錄五人,學諭十人。”又“紹興十六年,詔修建武學,武博、武諭以兵書、弓馬、武藝誘誨學者。紹興二十六年,詔武學博士、學諭各置一員。”
學諭字典分解
學諭的解釋 學官名。 宋 代國子監與縣學均置之。 宋 葉適 《黃子耕墓志銘》:“建國小,擇學諭教之,製釋奠器服。”《宋史·職官志五》:“﹝國子監﹞學諭二十人,掌以所授經傳
學的解釋 學 (學) xué 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學生。學徒。學習。學業。學友。學者。學閥。學制。學歷。學步邯鄲(譏諷人只知模仿,不善於學而無成就,亦作“邯鄲
諭的解釋 諭 (諭) yù 告訴,使人知道(一般用於上對下):面諭。手諭。諭旨。曉諭。 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 古同“喻”,比方。 筆畫數:11; 部首: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