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州
唐武德四年 (621) 置,治所在澶水縣 (今河南濮陽縣西二十里)。貞觀元年 (627) 廢。大曆七年(772) 復置,治所在頓丘縣 (今河南清豐縣西南)。轄境相當今河南清豐縣及濮陽縣東北、范縣西北各 一部分地。五代晉天福四年 (939) 移治德勝城(今濮陽縣東南五里)。後周徙治今濮陽縣。北宋崇寧五年 (1106) 升為開德府。金又改為澶州。皇統四年(1144) 改為開州。
唐武德四年(621年)分黎州之澶水和魏州之頓丘、觀城等縣置。貞觀元年(627年)廢。大曆七年(772年)以魏州之頓丘、臨黃兩縣復置,治頓丘縣(今河南清豐縣西南)。轄境相當今河南省清豐、范縣及山東省莘縣部分地區。五代晉天福三年(938年),州及頓丘縣俱移治德勝北城(今河南濮陽市)。四年移濮陽縣於德勝南城(今濮陽市南)。兩城隔河相對。此後,州或治南城,或治北城。景德元年十二月(1005年)遼、宋會盟於此,因澶州亦名澶淵郡,史稱“澶淵之盟”。熙寧六年(1073年)廢頓丘縣(北城)。十年因水患,州與濮陽縣均移治北城。崇寧五年(1106年)升為開德府。金初復名澶州。皇統四年(1144年)改為開州。州城臨黃河,五代、北宋時造舟為梁,跨於河上,為南北交通咽喉。
澶州字典分解
澶的解釋 澶 chán 〔澶淵〕a.古湖名,故址在今中國河南省濮陽市西;b.古地名,在今中國安徽省蕭山市一帶。 水流平靜:澶湉。 筆畫數:16; 部首:氵; 筆順編號: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