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橋
原名棲賢橋。又名三峽橋。在今江西星子縣北廬山含鄱口下棲賢谷。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輿地紀勝》卷25南康軍:三峽橋“在廬山之歸宗寺,最為廬山之雄觀。蘇子由記曰:水行石間,聲如雷霆,如千乘車,行者震悼,不能自持,雖三峽之險不過也”。橋單孔石構,由五道並列券組成,拱石為帶子母榫的花崗岩,上有建橋年代及工匠的題刻多處。兩頭橋基立於巨石之上,橋身保存完好。1988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南麓棲賢谷中。因橋側建有觀音寺,故名。建於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又因唐李渤曾在附近棲賢寺中讀書,又名棲賢橋。還因橋跨三峽澗上,又稱三峽橋。長24.45米,寬4.1米。單孔石橋。橋孔內圈用7排長方形花崗石排砌,石塊間以子母榫銜接,極為堅固,設計獨特。除橋面石欄桿為清代加建外,均為宋代原物。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觀音橋字典分解
觀音的解釋 見“觀世音”
橋國語字典 橋 (橋) qiáo 架在水上或空中便於通行的建築物:橋樑。橋墩。橋涵。橋頭堡。吊橋。棧橋。引橋。立交橋。 形狀如橋樑的:心臟搭橋手術。 古同“喬”,高。 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