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
①北齊改西楚州置,治楚城(今河南信陽縣北五十一里長台關西)。隋開皇九年(589)廢。
②隋開皇九年(589)置,治所在零陵縣(今湖南永州市)。大業初改零陵郡。唐武德四年(621)復為永州。天寶元年(742)又改零陵郡,乾元元年(758)復為永州。轄境相當今湖南永州、東安、祁陽和廣西全州、灌陽等市縣地。五代時分置全州。元改永州路。
③唐武德二年(619)置,治所在今陝西甘泉縣北。貞觀四年(630)徙治洛盤縣(今甘泉縣西北)。八年(634)廢。
④唐武德五年(622)置,治所在軍安縣(今越南清化省安定東馬江南岸)。七年(624)改為都州。
⑤唐置,為羈縻州,屬黔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廣西南丹縣西北巴峨。明洪武初廢入南丹州。”
⑥遼乾亨三年(981)置,屬上京道。治所在長寧縣(今內蒙古翁牛特旗東境新蘇莫蘇木巴彥諾爾嘎查古城)。《遼史·地理志》 永州:“東潢河,南土河,二水合流故號永州。”轄境相當今內蒙古翁牛特旗東北部、奈曼旗西北部、開魯縣西南部地。金皇統三年(1143)廢。
⑦西夏置,在今寧夏銀川市南永寧縣城附近。元廢。
⑧金興定五年(1221)升永城縣置,治所即今河南永城縣。蒙古至元二年(1265)復改為永城縣。
(1)北齊以西楚州改名,治楚城(一名楚王城,今河南信陽市北長台關西)。轄境約當今河南省信陽、正陽兩市縣北部。隋開皇中廢。(2)隋開皇九年(589年)置,治零陵縣(今湖南永州市)。《太平御覽》引《十道志》:“隋平陳置永州,因永水為名。”《方輿勝覽》“永州山川”則稱:永山“在零陵縣南九十里,州因山以名”。轄境相當今湖南省祁東縣以西的湘江(包括瀟水)流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湘江上游(包括灌江)以及夫夷水上游地區。唐分今湘江支流瀟水中、上游置道州,五代晉又分今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置全州。宋轄境僅有今湖南省祁東、祁陽、東安、永州等市縣地,屬荊湖南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為永州路。唐元和年間柳宗元被貶為本州司馬,撰有著名的《永州八記》。(3)唐置,治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南丹縣西北巴峨。後廢。(4)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治洛盤縣(今陝西甘泉縣境)。轄境不詳。貞觀四年(630年)廢。(5)契丹部族的發祥地,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於此置南樓,乾亨三年(981年)置州,治長寧縣(今內蒙古翁牛特旗東北新蘇莫蘇木巴彥諾爾)。屬上京道。“東潢河,南土河(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與老哈河),二水合流,故號永州”(《遼史·地理志》)。轄境約當今內蒙古自治區翁牛特旗東部和奈曼旗北部。州東有木葉山,上建契丹始祖廟。東南有廣平淀,為冬捺缽所在。金廢。(6)西夏置,約治今寧夏回族自治區永寧縣附近。轄境不詳。元廢。(7)金興定五年(1221年)升永城縣置,治今河南省永城市。轄境相當今河南省夏邑、永城和安徽省碭山等縣市地。蒙古至元二年(1265年)復改為永城縣。
永州字典分解
永的解釋 永 yǒng 水流長:“江之永矣”。 久遠:永遠。永生。雋永。永晝(長晝)。永年(a.整年;b.長壽)。永訣。永誌不忘。永垂不朽。 古同“詠”,以詩詞等來敘述。
州的解釋 州 zhōu 古代的一種行政區劃,所轄地區的大小歷代不同(後多用於地名):州縣。杭州。 中國一種民族自治行政區劃:海南省黎族苗族自治州。 筆畫數:6; 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