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縣
①隋開皇十八年 (598) 改金川縣置,屬會州。治所在今四川理縣東北一百二十里通化鄉。大業初屬汶山郡。唐武德初復屬會州。貞觀八年 (634)屬茂州。天寶初屬通化郡。乾元初復屬茂州。後廢。五代時,移小封縣於此,仍改為通化,屬威州。北宋天聖元年 (1023) 改為金川縣,景祐四年(1037) 復為通化縣,屬威州。明洪武三年 (1370)廢。
②清光緒三年 (1877) 置,屬興京廳。治所在頭道江 (即今吉林通化市)。宣統初屬興京府。民國初屬奉天省東邊道。1929年直屬遼寧省。1940年為偽滿通化省會。1942年析城區置通化市。1945年屬安東省,1949年屬遼東省。1954年劃歸吉林省。1969年遷快大茂鎮。
(1)古縣名。唐末改小封縣置,治今四川省理縣東北通化。屬維州。宋屬威州。明洪武三年(1370年)省入威州。(2)今縣名。在吉林省東南部、渾江中游,西鄰遼寧省。屬通化市。面積 3728 平方千米。人口24.3萬。轄12鎮、9鄉。縣人民政府駐快大茂鎮。清光緒三年(1877年)於頭道江置通化縣,屬興京府。據《滿洲地名考》:“以通溝之通,與已歸王化的化,取名通化。”1914年屬奉天省東邊道,1929年屬遼寧省。1942年析通化街置通化市,通化縣並存。1947年屬安東省,1949年屬遼東省。1954年劃歸吉林省,屬通化專區。1947、1954、1960年三次通化市縣合併;1948、1955、1962年三次通化市縣分治。1971年縣人民政府從通化市區遷快大茂鎮。西北界龍崗山,東南界老嶺。渾江西南流斜貫縣境,支流三密河、羅圈溝河、哈泥河、富爾江等呈樹枝狀分布,建有英額布、灣灣川水電站。屬中溫帶濕潤氣候。森林覆蓋率達48%。農產以玉米、稻、大豆為主,特產人參。盛產山葡萄。有銅、石墨、磷、矽石、石膏、鎳、鋅、金等礦。工業有製藥、建材、電力、化肥、製紙、飼料加工以及採礦等廠礦。梅集鐵路、201國道經此。
通化縣字典分解
通化的解釋 開導教化。《魏書·樂志》:“ 瑩 ( 祖瑩 )復議曰:夫樂所以乘靈通化,舞所以象物昭功。”
縣國語字典 縣 (縣) xiàn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xuán 古同“懸”。 筆畫數:7; 部首:厶; 筆順編號:251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