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鎮

新圩鎮怎么寫好看

新圩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1)在福建省廈門市翔安區北部、東溪上游。面積77平方千米。人口4.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5080。傳宋代石、蔣、許三姓徙此辟設圩集,故名。1958年設新圩鄉,後改公社。1984年復鄉,1988年置鎮。有農機修配、石英加工、瓷磚等廠。為同安區與南安市交界處貿易集市。有公路南接福詔公路。(2)在福建省華安縣中部,鷹廈鐵路九龍江並列貫通全境。面積186平方千米。人口1.3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350。因駐地傍山依水,闢為水陸聯運的新圩得名。1958年設新建公社,1959年改名新圩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置鎮。產稻、水果、竹木。向為九龍江中游重要集市。有公路接圍禾公路,有內河航運。古蹟有華山摩崖石刻。(3)在江西省吉安市區中部、富水河畔。面積49平方千米。人口1.7萬。鎮政府駐新圩街,人口1680。原名天錫。清代發展成圩市,因晚於北面陂頭而稱新圩。1949年設新圩鄉,195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改設鎮。2000年由吉安縣劃歸吉安市青原區。農產稻、花生、芝麻等,為縣糧食重點產區。有麻紡、陶瓷、板鴨、印刷、鋸材等廠及建築業。鳳白公路經此。(4)在湖南新田縣南部。面積39.8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900。以圩前河中有石形似牛,得名石牛圩,清嘉慶年間改建圩場,改名為新圩,故名。1949年屬新舊縣五區,1956年設新圩鄉。1958年建愛國公社,後更名新圩公社。1981年改為下漕洞公社,1984年改鄉,1986建鎮。1994年更名為新圩鎮。主產稻、烤菸、薯。設有圩場,為縣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有公路通縣城。(5)在湖南省藍山縣東部。面積141.9平方千米。人口4.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1800。 以20世紀初田心鋪圩場遷此,形成新的鬧市得名新圩。1950年設新圩鄉。1958年屬東方紅公社,1961年析置新圩公社。1984年改鄉,1995年置鎮。主產稻、甘薯、玉米。礦產有錳、鐵。有花炮、石材、冶煉、鑄造、建材等廠。傳統產品黑糊酒。為縣東部農副產品重要集散地。嘉臨、藍臨公路在此交會。(6)在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西部。面積57平方千米。人口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1570。明萬曆年間形成集市,因比周圍圩集成圩較晚,故稱新圩。1949年屬高明縣一區。1957年為新圩鄉。1958年屬環城公社,1960年析置新圩公社。1963年分屬更樓、明城公社,1972年復置新圩公社。1983年改區,1987年建鎮。地處高明河谷地平原區。產稻、花生、西瓜、紅煙、木薯、生薑。有糧油及菸草加工、毛織、針織、複合肥料等廠。江肇公路經此。(7)在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西南部。面積158平方千米。人口2.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4220。鎮區原稱打禾崗圩,在佛祖坳下,後移至打禾崗東南1千米新集市,稱新圩。1950年屬惠陽縣第三區。1958年置新圩公社,1984年改區,1986年建鎮。北部為山地,南部為丘陵小盆地。主產稻、花生。有五金、農機、建材、陶瓷、毛織、膠花、製鞋等廠。惠深公路經此。古蹟有盤古宮,大嶺下建有烈士紀念碑。(8)在廣東省興寧市東南部、寧江下游。面積117平方千米。人口4.2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2290。相傳清代於今址附近建集市,逐漸成圩,取名新圩。1961年析水口、坭陂部分地設新圩公社。1978年析出觀豐公社,1983年觀豐公社併入設新圩區,1987年建鎮。地處興寧盆地東南部的丘陵和平原區。寧江沿岸地勢低洼,常有洪澇。主產稻,並產大豆、花生、甘薯、甘蔗等。有釀酒、農機、陶瓷等廠。有公路接205國道。(9)在廣東省饒平縣東部。面積69平方千米。人口2.6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1120。 1951年屬浮山區。1956年設新圩鄉。因駐地為新建小圩,故名。1958年屬浮山公社。1968年析置新圩鄉,1986年置鎮。地屬丘陵。盛產鳳梨、柑橘、橄欖、桃、李、梨等。多水果加工廠。三公路經此。(10)在廣東省德慶縣西南部、西江下游北岸。面積138平方千米。人口2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2950。原名斑鳩地,後名新圩。1950年屬德慶縣第一區。1957年置新圩鄉,1959年置新圩公社。1983年改區。1986年劃登雲、大橋兩村歸德城鎮,其餘區域與石角區合置新圩鎮。地處西江北岸丘陵區。產稻、蠶繭、首烏,沙田柚、荔枝著名。有制磚、化工、編織、飲料、汽車修配、農機修理、榨油等廠。321國道經此。(11)在廣東省陽山縣中南部、七拱河上游。面積111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930。因集市較七拱鎮新建,故名。1949年屬陽山縣七區。1958年設新圩公社,1959年省入七拱公社,屬連陽各族自治縣。1960年析置,復屬陽山縣。1984年改區,1986年設鄉,1997年改鎮。地處七拱盆地北緣。主產稻,並產玉米、甘薯、花生。縣糧食主產區和蠶繭基地之一。有大理石和木材加工等廠。107國道經此。(12)在廣東省陽西縣西部。面積135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4360。相傳明嘉靖年間已有人在此定居,因與電白縣交界,初名界頭圩。清宣統元年(1909年)改為良村堡渡頭新圩,後簡稱新圩。清代屬白石都。民國屬陽江縣七區,1956年屬儒洞區。1961年置新圩公社,1983年設區,1986年建鎮。地處鵝凰嶂南麓、儒洞河東岸低山丘陵區。主產稻,並產甘蔗、花生、甘薯。竹、松林地廣布。有土紙、製糖、竹木器等廠和水電站。有公路接325國道。(13)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流市西北部,西鄰玉林市,北依大容山。面積86平方千米。人口6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6500。原圩址在東大樹根下,稱木根圩,明、清時在其西新建集市,故名。1951年為北流縣三區。1958年設沖天公社,1959年改新圩公社。1962年改區,1966年復公社。1984年置鎮。產稻、甘蔗、菸葉、荔枝、青刀豆、柑橙等。有水泥、紅磚、食品、農具、編織、造紙等廠。有農貿集市。為玉林—廣州交通要衝。(14)在廣西壯族自治區靈山縣東部。面積171平方千米。人口9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圩街,人口1600。原稱筍圩,後以方言諧音得今名。1951年為靈山縣一區。1958年設新圩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置鎮。產稻、甘蔗、甘薯、玉米、花生、大豆、柑橙、荔枝、龍眼等。有花炮、修配、食品加工、鐵木製具等廠。曬煙、大蒜為名產。為農貿集市。公路通靈山和浦北縣博學。(15)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西北部。面積66平方千米。人口2.5萬。鎮人民政府駐四鎮圩,人口460。原屬新賓、鄒圩公社地,1984年析置四鎮鄉,1994年改設新圩鎮。產稻、甘蔗、花生等。有農機廠等。為農副產品集散地。賓巴、宜橫公路經此。(16)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蒙山縣西北部。面積144平方千米。人口2.4萬,43%為壯族。鎮人民政府駐新圩,人口2250。清康熙元年(1662年)始建,當時為新建圩亭,故名。1950年為新圩鄉,1958年稱群峰公社,1963年為新圩區。1968年改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置鎮。產稻、甘蔗、薯類、玉米、大豆、苧麻、柑橘等。有農機、水泥、被服、石灰、釀酒等廠。蒙山、荔浦、金三縣邊境集市,以茶葉、梨、生薑、竹木器為大宗。321國道經此。附近有漢、晉古墓群。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神武中衛

明建文二年 置,治所在今北京市通縣南。 明建文二年年燕王所置,治今北京市通州區。清順治九年年省入通州左衛。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新圩鎮歷史

相關歷史

新圩鎮_新圩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