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陽關

陽關

春秋魯地,後入齊。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約六十里汶水東。《左傳》:襄公十七年(前556),齊攻魯,使“高厚圍臧紇於防,(魯)師自陽關逆臧孫,至於旅松”。又定公七年(前503),“齊人歸鄆、陽關,陽虎居之以為政”。

戰國時巴國置,為巴國三關之一。在今四川重慶市東北石洞關。《華陽國志·巴志》:“巴、楚數相攻伐,故置扞關、陽關及沔關。”《水經·江水注》:“江水東徑陽關巴子梁,江之兩岸猶有梁處,巴之三關,斯為一也。延熙中,蜀車騎將軍鄧芝為江州都督治此。”據崔鴻《十六國春秋·蜀錄》載:西晉末,李雄曾於陽關置墊江縣。一說在今四川長壽縣東南永豐場。三國蜀漢劉備又置關。《華陽國志·巴志》:“延熙中,車騎將軍鄧艾為都督,治陽關。”

③西漢置,在今甘肅敦煌市西南一百三十里古董灘西。《漢書·地理志》 敦煌郡龍勒縣:“有陽關、玉門關,皆都尉治。”《元和志》卷40壽昌縣:“陽關,在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本漢置也,謂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後魏嘗於此置陽關縣,周廢。”唐詩人王維送其好友元二的《渭城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即指此。

④聚名。在今河南禹州市西北。《後漢書·光武紀》:王莽遣王尋、王邑將兵百萬討更始軍,“光武將數千兵,徼之於陽關”。李賢註:“聚名也。在今洛州陽翟縣西北。”《水經·潁水注》:“潁水東南流徑陽關聚,聚夾水相對,俗謂之東西二土城也。”


(1)春秋魯地,後屬齊。在今山東省泰安市南汶水東岸。《左傳》定公七年(前503年):“齊人歸鄆、陽關。”八年:“陽虎入於讙,陽關以叛。”即此。(2)在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北。《水經注·潁水》:“潁水東南流經陽關聚。”西漢末,王莽征天下兵,劉秀將數千兵,徼之於陽關,即此。(3)即今重慶市東石洞關。三國蜀漢延熙中鄧芝以江州都督治此。(4)西漢置,即今甘肅省敦煌市西南南湖鎮破城子。

陽關字典分解

陽關的解釋 (1).古邑名。 春秋 魯 地,後入 齊 。在今 山東省 泰安市 偏東而南約六十里。《左傳·襄公十七年》:“ 高厚 圍 臧紇 於 防 。師自 陽關 逆 臧孫

陽的解釋 陽 (陽) yáng 明亮。 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通貫所有物質的兩大對立面之一,與“陰”相對:一陰一陽謂之道。陰陽二氣。 指“太陽”:陽光。陽面。陽曆。向陽。

關的解釋 關 (關) guān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並轉(zh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qi?)。關

也學習下:陽處父【歷史人物】

【生卒】:?—前621春秋時晉國人。太傅。晉襄公元年,率師攻蔡國。三年,楚師圍江國,處父攻楚以救江。七年,襄公卒,賈季本為中軍帥,怨處父,改為中軍佐,遂使族人殺之。

陽關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