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鎮
①唐武德五年 (622) 改新市縣置,屬九門縣。在今河北正定縣東北新城鋪。《資治通鑑》: 唐元和五年 (810),“諸軍討王承宗者久無功,白居易上言,以為 ‘河北本不當用兵,今既出師,承璀未嘗苦戰,已失大將,與從史兩軍入賊境,遷延進退,不惟意在逗留,亦是力難支敵。希朝、茂昭至新市鎮,竟不能過’”。即此。
②北宋置,屬德清縣。即今浙江德清縣東北六十四里新市鎮。《方輿紀要》 卷91德清縣: 新市鎮,“宋、元時有鎮將守此,並置杜家堡,今為商民環聚處。洪武初置巡司,並置河泊所於此。嘉靖中,倭賊嘗突犯其地”。
③北宋置,屬朝邑縣。在今陝西大荔縣朝邑鎮南十里。
④一作辛市鎮。北宋置,屬下邽縣。即今陝西渭南市北辛市鎮。
⑤金置,屬臨邑縣。在今山東濟陽縣西北五十里新市鄉。《方輿紀要》 卷31濟陽縣: 新市城,“故邿國地。或曰,南北朝時,嘗僑置中山國之新市縣於此,尋廢”。
⑥清置,屬湘陰縣。即今湖南汨羅縣東十八里新市鎮。清設巡司於此。
⑦清置,屬壽昌縣。在今浙江建德市南十二里新市村。《清一統志·嚴州府》: 新市鎮 “在壽昌縣東十五里,宋都臨安時,此為孔道”。
⑧即今貴州天柱縣東北瓮洞鎮。《清一統志·鎮遠府》: 新市鎮 “在天柱縣北七十里瓮洞。往來魚、鹽、木商泊舟於此”。
⑨即今四川渠縣西九十里新市鄉。清同治 《渠縣誌》 卷4: 新市鎮在 “縣西南九十里”。
⑩即今四川綿竹縣南新市鎮。清道光 《綿竹縣誌》 卷12: 新市鎮在 “城南三十里,與什邡交界”。
(1)古鎮名。(1)唐武德五年(622年)省新市縣置,在今河北省正定縣東北新城鋪。景福初,河東帥李克用合易、定兵攻成德帥王鎔,戰於新市,即此。宋以後省。(2)金置,即今山東省濟陽縣西北新市。《金史·地理志》:濟南府臨邑縣有新鎮、安肅、新市三鎮,即此。(2)今鎮名。(1)在浙江省德清縣東部,東鄰桐鄉市。面積46.1平方千米。人口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市,人口1.5萬。原名陸市。西晉永嘉間遭水患,徙於此,故曰新市。宋初置鎮,明初設巡檢司,並置河舶所。1912年仍為新市鎮,1958年改公社,1961年復置鎮。產稻、蠶繭、小湖羊皮、淡水魚等。有絲綢、印染、製革等廠。特產張一品羊肉。商業繁華。公路通縣城,京杭運河中線經此。有唐元和十年(815年)始建的覺誨寺。(2)在湖北省棗陽市東北部。面積233平方千米。人口6.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市,人口3500。始建於清代,並建一寺廟,稱興隆寺,1926年重修,改稱新寺,後演化為新市。1951年屬棗陽縣第十區。1956年為新市鄉,屬鹿頭區。1958年為新市公社。1961年為新市區。1975年撤區,改新市公社。1984年改鎮。2001年錢崗鄉併入。產小麥、稻、玉米、棉花、油料作物等。建築和編織業較盛。有農機、食品、磚瓦等廠,百花糖為地方名產。市東北部農副產品集散地。邢棗公路經此。名勝有玉皇頂。(3)在湖北省京山縣中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267平方千米。人口12.6萬。以京山最早的縣名新市命名。自東漢以來,歷為州、縣治所。1949年置城關鎮,1981年改名新市鎮。溾水由西向東流過。主產稻、小麥、油菜籽,兼種蔬菜。有機械、結晶矽、鍋爐輔機、經編等廠。皂當、京隨、京天等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文筆塔、空山洞、烈士公園等。(4)在湖南省汨羅市東部。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市街,人口 3280。相傳市集原在鎮西3.5千米坡子街,明代遷此稱新市並設巡檢司。鎮以此名。1984年置鎮。產稻、蔬菜。有化工、造紙、紙箱、皮箱、冶煉等廠。鎮區設有集貿市場。107國道、益平公路相交於此。(5)在湖南省耒陽市北部、耒水下游東岸。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市街,人口2140。鎮以駐地名。南朝陳為新城縣治。宋置新城鎮。明稱新城市,後演變為新市街,故名。建國初屬耒陽縣二區,1956年設鎮。1958年為新市公社,轄原新市和高爐鄉。1959年析出為新市鎮。1995年高爐鄉併入。產稻、棉花、蔬菜。為市商品糧基地之一。有煤礦和水泥、造紙、農具、鐵器加工、農副產品加工等廠。為耒陽、衡南邊境農副產品集散地。有班車通耒陽和衡陽市區。耒水通航。鎮南龍王廟(古稱方田驛)為杜甫南下郴州阻水泊舟處。(6)在湖南省攸縣中部。面積73平方千米。人口3.2萬。鎮人民政府駐顏家嶺,人口3500。以古經當醴陵至攸縣驛道,南宋時於此新建集市,得名新市。鎮以此名。1950年設新市鄉。1956年為桐樹下鄉。1958年為和平公社。1961年析置新市公社,1984年置鎮。產稻、油茶、油菜籽。有鍛壓、食品、服裝加工、農機等廠。為縣境中部農副產品集散地。湘東鐵路經此設站。106國道經此。(7)在廣東省廣州市白雲區西南部。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9.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市,人口4.1萬。因原舊集市佛嶺市抗日戰爭期間被日軍炸毀,後在其南重建,故名新市。原屬番禺縣第八區。1958年劃歸廣州市郊區,並由三元里、嘉禾兩大鄉合建三元里公社。1984年設三元里區,1986年撤區建新市鎮。地處白雲山西麓。產蔬菜。有熱電設備、五金等廠。白雲國際機場、廣州鐵路北站設此。有三元里抗英烈士紀念碑、三元里古廟(今為三元里人民抗英鬥爭紀念館)。(8)在重慶市長壽區中部。面積33.6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何石井,人口4390。清末建場於東門,宣統三年(1911年)遷址新建新市鄉,取“新建集市”之意得名。1961年建新市公社,1984年復鄉,1993年設鎮。產稻、小麥、玉米、甘薯、榨菜。有建築、建材、榨菜等廠。有公路西接長墊公路,並可至雙龍、三平。(9)在四川省綿竹市南部。面積40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市,人口3200。清光緒時建場,古名青石鎮,後諧音今名。1949年為新市鄉,1958年為新市公社,1984年復改鄉,1988年建新市鎮。有榨油、釀酒、汽車修配等廠。為市農副產品集散地,以菸葉交易為大宗。綿什公路經此。(10)在四川省簡陽市南部。面積82平方千米。人口5.1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市,人口5000。因清初設新市鋪,故名。清初設鋪,嘉慶二年(1797年)形成集市。1949年為新市鄉,1961年改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置新市鎮,楊家街、模範、懷遠三鄉併入。主產棉花、油菜籽、生豬等。有水泥、釀酒、鑄造、汽車修配、棉紡織、建材、鐵合金等業。成渝公路經此。(11)在四川省屏山縣西部偏中。面積95平方千米。人口1.5萬。鎮人民政府駐新市,人口4600。以“新建市鎮”之意得名。1949年為秉彝鎮。1951年析街區部分建新市鎮,農村部分置鄉。1958年為新市公社,1961年為新市鎮。1992年二龍、釣岩二鄉併入。產茶葉、烏桕、紅麻、白蠟、油桐等。有農機、自來水、釀酒、建材、糧油加工、木具等廠及小水電、林場、茶場。歷為馬湖路總管府、巡檢署駐地。自古為涼山地區通往川中的孔道,是縣西商貿、交通重鎮。屏雷、沐雷公路經此,金沙江通航運。
新市鎮字典分解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