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門關
①唐置,在今山西古交市西北二十里鎮城底鎮。《新唐書·地理志》: 憲州天池縣有 “雁門關”。《寰宇記》 卷42憲州: “雁門關在州東南六十里,屬天池縣雁門鄉。其關東臨汾水,西倚高山,接嵐、朔州。” 《清一統志 ·忻州》: “忻、代俱有雁門關,代在雁門山,建在前。忻在雁門鄉,建在後。非一關也。”
②一名西陘關。唐置,故址在今山西代縣西北三十二里雁門關西雁門山上。北宋時為防禦契丹重地。《宋史·楊業傳》: “業領麾下數千騎自西陘而出,由小陘至雁門北口,南向背擊之,契丹大敗。” 即此。元廢。明築雁門關於今雁門關村,為山西三關之一。
③明置,屬茂州。治所在今四川汶川縣東北十里雁門鄉。《清 一統志·茂州》: 雁門關 “在州南七十里。明正統十年,黑苦等羌倡亂,巡撫寇深置關,臨江據險,為州南門戶。旁有偏橋,關外以溪為限,溪南即汶川縣界”。《明史·四川土司傳》: 洪武十一年(1378),討汶川土酋孟道貫,“師進雁門關,道險,蠻復據之”。即此。
又稱西陘關、西徑關。在山西省代縣城西北20千米雁門山腰。與寧武關、偏關合稱三關。《天下郡國利病書》謂:“雁門古句注,西陘之地,重巒疊,霞舉雲飛。兩山對峙,其形如門,而蜚雁出於其間,故名。”附近峰巒錯聳,峭壑陰森,中有路,盤旋幽曲穿城而過,異常險要,為歷代戍守重地。隋仁壽四年(604年),朔州刺史楊義臣救李景於代州,又帥馬步二萬,夜出西陘關,大破楊諒將喬鍾葵,即此。現關城為明洪武七年(1374年)所建,萬曆年間復築門樓。今存關門三座,內有戰國時趙國北邊良將李牧祠舊址,尚有碑石數通。古人稱為“三關衝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
雁門關字典分解
雁門關的解釋 [Yanmenguan] 中國萬里長城的重要關口。在山西北部, 古為晉北交通及軍事要地
雁門的解釋 (1).郡名。 戰國 趙 地。 秦 置郡。今 山西 北部皆其地。(2).見“ 雁門山 ”。(3).見“ 雁門關 ”。
關國語字典 關 (關) guān 閉,合攏:關門。關閉。關張。關停並轉(zh僴 )。 拘禁:關押。關禁。 古代在險要地方或國界設立的守衛處所:關口。關隘。關卡(qi?)。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