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生寺
在今北京市海淀區北 三環西路甲31號。因寺內大鐘殿懸有一口明永樂年間鑄造的大銅鐘,故俗稱大鐘寺。建於清雍正十一年 (1733),規模宏大,自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菩薩殿、藏經樓、大鐘樓,共六進大殿。此寺曾是皇帝祈雨處。現為古鐘博物館。
在北京市海淀區北二環路北側。因寺內藏有明永樂二年(1404年)鑄的大鐘,俗稱大鐘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建。規模宏大,自南向北依次為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後殿、藏經樓、大鐘樓、配殿等。曾是皇帝祈雨、信徒從事佛事的場所。大鐘原藏德勝門內漢經廠,後置西郊萬壽寺,雍正十一年奉旨移此。大鐘樓為一座上圓下方的兩層木結構大殿,象徵天圓地方。樓內中心處砌八角形池,深0.7米,直徑4米,距鐘口1米,擊鐘時能起共鳴作用。鍾通高6.75米,鍾唇厚18.5厘米,外徑 3.3 米,重約46.5噸。鐘身內外鑄滿佛教經咒17種,總計23萬餘字。字形恭楷端正,古樸遒勁,相傳為明初書法家沈度的手筆。大鐘鑄造精緻,採用無模鑄造法,體現了古代冶煉技術的高超水平。鐘聲輕擊圓潤深沉,重擊渾厚洪亮,音波起伏,節奏明快幽雅。擊鐘時尾音長達3分鐘以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覺生寺字典分解
寺國語字典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