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寺
①在今北京市宣武區廣安門內大街。遼代創建。明初塌毀,成化二年(1466)重修,改名慈仁寺。清乾隆十九年(1754)重修,改名大報國慈仁寺。現寺記憶體有明成化二年御製碑和清乾隆二十一年御製重修報國寺詩碑。
②在今四川樂至縣東北龍門鄉北金龜山麓。清道光《樂至縣誌》卷9:報國寺“在治東三十五里。古寺毀。今重裝飾。……寺建於李唐前,故靈異之跡往往而在。有明代嘉靖時新出孟蜀廣政間二碑”。寺始建於隋,清雍正間重修。有五代摩岩造像及廣政間碑。
③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麓,為游山時出入門戶。清嘉慶《峨眉縣誌》卷2:報國寺在“縣南十里。舊有慶祝在此”。始建於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名會宗堂。清康熙時重修,改今名。今廟門“報國寺”為康熙御書。彌勒、大雄、七佛三殿及藏經樓掩映於蒼楠翠柏之間,逐漸升高,宏偉壯觀。寺內著名文物是明永樂十三年(1416)景德鎮造大型瓷佛(高2.47米)。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躲在峨眉山即此寺。由此登峨眉山至金頂有二道,右道為一百二十七里,左道為八十八里。
在四川省峨眉山市峨眉山麓,為游山的出入門戶。明萬曆年間始建,原名會宗堂,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重修並改今名。山門有清康熙帝御題“報國寺”匾額。同治五年(1866年)擴建後,有彌勒殿、大雄殿、七佛殿、藏經樓等五重,建築面積 10600 平方米,自前至後逐級升高。建築宏偉,氣勢軒昂,各殿佛像金燦奪目。寺內有明永樂十三年(1415年)彩釉瓷佛一尊,高2.4米。大雄殿側辟有峨眉山電動模型室,介紹全山地形、名勝古蹟、物產及游山路線等。
報 國 寺
報國寺字典分解
報國的解釋 [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為國家竭誠效力精忠報國
寺國語字典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