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寺
①在今北京宣武區廣安門外。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建,初名光林寺。隋仁壽二年(602)改名宏業寺。唐開元間又改名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改名大萬安寺。元末寺毀於兵火,明初復建,宣德十年(1435)改稱天寧寺。天寧寺塔建於遼天慶九年(1119)。1988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②在今山西平定縣城南關土垣上。據《平定州志》載:寺“宋熙寧間建,賜名‘天寧萬壽禪林’。太師蔡京書額。寺內有大悲閣,雙塔東西對峙”。
③在今江蘇常州市內。始建於唐,取名廣福。北宋政和元年(1111)易名天寧寺。寺內藏經樓存有《大藏經》,向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
④一名天安寺。在今江蘇揚州市城北、天寧門外。原為東晉太傅謝安別墅,後尼泊爾高僧佛馱跋陀羅在此譯華嚴經,建興嚴寺。北宋政和中改今名。清康熙年間,兩淮巡鹽御使曹寅受命於寺內設書局,刊刻《全唐詩》,纂修《佩文韻府》。乾隆南巡,多次來此,並於寺西興建行宮、御花園等。御花園文匯閣內藏有《古今圖書集成》一部。鹹豐三年(1853)寺毀,同治、光緒間重建。
⑤舊名大藏院。在今浙江金華市東南角的山坡上。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政和間賜名天寧萬壽禪寺。元延祐五年(1318)重建,部分構件還是北宋和南宋時的遺物。現僅存大殿,面闊和進深均為三間,單檐歇山頂。梁架下墨書題記甚多。其東首三椽栿下題“大元延祐五年,歲在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1988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在江蘇省常州市內。始建於唐永徽年間,天復年間正式建寺,名廣福寺,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稱天寧寺。五代以後,屢毀屢建。明宣德六年(1431年)募建大雄寶殿、天王殿等,清康熙、乾隆、嘉慶、光緒各朝均曾多次修建,現存殿宇即為清代建築。占地130多畝。現存主要殿宇有大雄寶殿、金剛殿、普賢殿、文殊殿、觀音殿、羅漢堂等。大雄寶殿重檐九脊頂,高約33米,殿闊26米多,殿內鐵梨木大柱高達29米多,有“棟宇摩霄漢,金碧燦雲霞”之稱。原有五百尊羅漢(已毀),還有石刻五百羅漢,具有較高的藝術水平。建築宏偉,寺志稱:“法會之盛聞於遐邇,莊嚴妙勝甲於東南。”在國內外都有一定影響,被稱為“東南第一叢林”。現存寺廟建築和石刻五百羅漢像等基本完好。 (2)舊稱大藏院。在浙江省金華市。北宋大中祥符年間創建,政和間賜名天寧萬壽禪寺。元延祐五年(1318年)重建。現存大殿一座,單檐歇山頂,面闊和進深各三間。結構簡練,比例勻稱,用材製作規整。梁架下墨書題記甚多,部分構件屬宋代遺物,為古代建築的重要實例。大殿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華天寧寺大殿
天寧寺字典分解
寺國語字典 寺 sì 古代官署名:太常寺(古代掌管宗廟禮儀的官署)。鴻臚寺(略同於現代的禮賓司)。 佛教出家人居住的地方:佛寺。寺觀(gu刵 )。 伊斯蘭教徒禮拜、講經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