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匯鎮
(1)在重慶合川市東緣、華鎣山南段西麓。面積88.5平方千米。人口5.3萬。鎮人民政府駐三匯壩,人口2.3萬。為山區小平壩,有三條溪匯流於此,故名。明洪武成集市。清雍正已具場鎮規模;乾隆置三匯壩場,歸明月里;光緒屬匯沔鄉;宣統為鄉治所,劃入東里。1926年建三匯鎮,1941年改鄉。1950年分三匯鄉增置響水鄉,1953年分三匯鄉增置康佳鄉。1958年成立三匯公社。1983年復為鄉,同年析鄉街道、工礦區復置三匯鎮;次年撤鄉擴鎮。1992年康佳、響水二鄉併入,1993年響水鄉劃出另置鄉,2001年響水鄉復併入。產稻、小麥、玉米和柑橘、蠶繭及狗脊、黃精等中藥材。特產以白橙糖、“匯分”紅茶、“雲霧茶”著稱,為全市乾果(花椒、棗子)基地之一。有長江防護林工程、華鎣山林場6萬餘畝。有採煤、建材、陶器等廠礦。設有天府礦務局三匯一、二、三礦,中國礦業學院曾遷校於此。歷來是煤炭、山貨、藥材、糧油等物資集散地。襄渝鐵路過境設站,與北嶽、三小、三柳公路相連,又和白娑、鹽楊公路交接。有東漢崖墓群、明清兩代石室墓群及康佳洞、石林風景區。(2)在重慶市忠縣中北部。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3.1萬。鎮人民政府駐三匯場,人口1150。清末建三匯鄉,因三條小河在此匯合,故名。1935年為三匯聯保,1940年復鄉。1958年為三匯公社,1984年復鄉。1992年三匯、智華、里仁、金龍四鄉合併置三匯鎮。產稻、小麥、玉米、甘薯、油菜籽、蠶繭、菸葉。為農副產品集散地。有絲綢、鋼材、電廠等。有白石、官壩、㽏井環行公路經此。(3)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西北部。面積39平方千米。人口1.4萬。鎮人民政府駐三匯,人口750。鎮區三匯溪,聚落依山傍水呈帶狀。掃塘河、長灘河在此交匯而名。1949年為三匯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復鄉,1993年置鎮。產油菜籽、菸葉、黃花、蘆筍、桔梗等。有小水電、釀酒等業。通公路。1933—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在此建區蘇維埃。(4)在四川省渠縣東部。面積5平方千米。人口2.6萬。鎮人民政府駐三匯,人口2.4萬。明末清初興集。因州河、巴河、渠江三水在此匯合,故名。1949年為三匯鎮至今。有水泥、採煤、造船、煉鐵、造紙、食品、釀造等業。特產“三匯特醋”。縣東物資集散重鎮。歷為渠江水系水運樞紐。襄渝鐵路經此,渠江通機動船。
三匯鎮字典分解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