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民鎮
(1)在廣東省遂溪縣西南沿海。面積89.6平方千米。人口3.7萬。鎮人民政府駐樂民圩,人口 6830。清順治三年(1646年)成圩,因傍樂民河得名。1956年屬遂溪縣第六區。1957年設樂民鄉。1958年設樂民公社,年底省入河頭公社。1961年析置樂民公社,1962年又省入河頭公社。1980年復析置樂民公社,1983年設區,1986年底撤區建鎮。地處雷州半島西部濱海平原台地區。漁業為主,多產烏賊、大蝦。灘涂海水養殖對蝦。農產稻、花生、甘蔗、柑橙。有建材、油料加工、蒲草編織等廠和鹽場。有公路接207國道。古蹟有樂民所遺址、文明書院、鎮海石龜等。(2)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浦北縣西北部。面積84平方千米。人口3.6萬。鎮人民政府駐樂民圩,人口 1700。清宣統三年(1911年)成圩,以“居民安樂”意得名。1952年為浦北縣八區,1958年屬寨圩公社。1961年設樂民公社,1984年改鄉,1993年置鎮。產稻、甘蔗、茶葉、荔枝、龍眼、柑橙、沙梨等。“四月紅”荔枝為著名特產。有爆竹、水泥、針織、塑膠編織、木器加工等廠。玉欽公路經此,並有公路通橫縣馬山。(3)在貴州省盤縣西南部。面積135.6平方千米。人口4.7萬。鎮人民政府駐黃家營,人口 3050。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於夾牛嶺上築城基;二十六年設千戶所,取“萬民安樂”之意,命名為樂民千戶所,隸普安衛。清廢千戶所,簡化為樂民。1950年為樂民、普彝鄉。1953年置威箐、六科、樂民、關平、金竹、海子鄉,1958年撤鄉建威箐公社。1984年置威箐、關平、金竹、樂民鄉,1992年合併置樂民鎮。產玉米、稻、小麥等。特產白果。工業以焦煤、原煤生產為主。南昆鐵路、趙普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千戶所城垣。
樂民鎮字典分解
樂民的解釋 傳說中的古國名。《淮南子·墬形訓》:“ 西王母 在 流沙 之瀕, 樂民 、 拏閭 在 昆倫 、 弱水 之洲。”
鎮國語字典 鎮 (鎮) zhèn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