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洞
在今貴州銅仁市東四十里錦江南岸六龍山半。洞口西向,高30— 50米,最高處95米, 已探明長度1400米。洞分上、下二層, 由七個大廳、一個天廳和暗河組成。其中一巨型石筍如九龍盤繞。九龍洞之名蓋出於此。
在貴州省銅仁市區東17千米的麻龍溪觀音山腰。據傳古時有羅和尚師徒秉燭探游此洞,七日尚未窮其出處,今遊人多於進洞後攬前、中、後三廳之勝而止。長590米,最高處40~70米,最寬處在100米以上,可容數萬人。以鐘乳石數量之多、形狀之奇偉瑰麗而聞名。洞前有一對直徑各2.5米的龍眼,間距僅50厘米,一吹冷風,一放熱氣,十分奇特。洞頂石乳倒懸,層層疊疊,五彩繽紛,有似雲海。洞壁間的壽星跨鶴、猴子戲環、喜鵲登枝、天馬騰空、仙女散花、巨獅怒吼諸景,惟妙惟肖。廳旁之大小石房,有椅案床榻等物。洞中七根岩溶石柱,頂天立地,簇擁在石林、石花、石幔叢中,高達 20~40米,大可二人或三四人合圍。有的像花瓶重疊,有的似竹筒分節。柱身布滿了細緻的紋飾。中廳暗河上的一根,有九龍盤繞,鱗甲欲動,須爪宛然,洞名九龍,蓋源出於此。由洞右側過甘露泉可至天台山。沿途峭壁小坎,有求子祠、娘娘廟、仙人橋等古蹟。
九龍洞字典分解
九龍的解釋 (1).稱以九龍為飾之物。古有“龍生九子”之說,因以為飾而示祥瑞。《文選·張衡<東京賦>》:“ 九龍 之內,寔曰嘉德。” 薛綜 註:“ 九龍 ,本 周 時殿名也
洞國語字典 洞 dòng 窟窿,深穴,孔:洞穴。山洞。洞簫。空洞。漏洞。洞府。洞天。 打洞,打成洞(穿透):一狼洞其中。 透徹地,清楚地:洞悉。洞穿。 說數字時用來代替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