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源回族自治縣
歷史字典解釋
在青海省東北部、祁連山南麓,東、北部鄰接甘肅省。屬海北藏族自治州。面積6902平方千米。人口15.1萬。是回族主要聚居地之一。轄4鎮、8鄉(含1蒙古族鄉)。縣人民政府駐浩門鎮。“門源”原作“亹源”,意為“浩亹河源”,因地處古稱之浩亹河(今大通河)上游而得名。“亹”的本意是峽中兩岸對峙如門的地方,與“門”通。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年)置威戎軍(在今縣北金巴台古城)。北宋初,為吐蕃唃廝囉地,崇寧三年(1104年)為湟州地,政和六年(1116年)置震武軍(約駐今縣東克圖口古城)。震武軍所領善治堡、大同堡、德通城、石門堡,其址均在今縣境。元屬吐蕃等處宣慰使司都元帥府,隸宣政院。明中葉後為蒙古族、藏族駐牧地。清雍正二年(1724年)置大通營於北大通城(今浩門鎮)。1931年由大通縣和西寧縣析置亹源縣,治浩亹鎮(今浩門鎮),省直轄。1939年由亹源縣析置祁連設治局。1953年12月19日設立亹源回族自治區(同年9月30 * 準),改隸海北藏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亹源回族自治縣,屬海北藏族自治州。1959年為書寫方便,改“亹源”為“門源”,改“浩亹”為“浩門”。地處祁連山地東部。東北部為冷龍嶺,南為達坂山,中部為門源盆地,大通河(即浩門河)流貫全境。屬大陸性高原氣候。水、林資源豐富,是青海省主要林區之一。以農為主,農牧並舉。產春小麥、青稞、油菜籽、馬鈴薯。是青海省油料生產基地之一。牧養馬、牛、羊,名產有“大通馬”(又稱“浩門馬”)、黑紫羔皮、乾乳酪。有雪豹、麝、馬鹿、雪雞、猞猁、黃羊、岩羊、旱獺等野生動物,並產大黃、羌活、雪蓮、黃芪、鹿茸、柴胡、沙參、秦艽、麻黃等藥材。礦產有煤、螢石、石灰石、金、銅、鐵、鋅等。工業有電力、採煤、毛紡、製藥、皮革、水泥、建材、農機修配、糧油加工、釀造、乳製品、地毯、運輸等。寧張、民門公路經此。名勝古蹟有仙米風景區、花海鴛鴦和金巴台古城、門源古城、克圖古城、崗龍溝石窟寺、浩門清真寺、珠固寺、仙米寺等。
詞語分解
- 自治縣的解釋 政行地位與一般縣政府平齊的民族自治區劃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
歷史地名推薦:真武洞
即今陝西安塞縣治。年安塞縣遷治於此。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門源回族自治縣歷史
猜你喜歡
著作郎的歷史解釋
官名。三國魏太和中置利錐的歷史解釋
晉書祖納傳時梅陶及鍾李綱墓的歷史解釋
在今福建閩侯縣東南十仙霞關的歷史解釋
南宋置,在今浙江江山邵晉涵的歷史解釋
生卒清浙江餘姚人,字天台縣的歷史解釋
五代梁開平中吳越改唐馬軍將軍的歷史解釋
官名。唐憲宗元和八年梨埠鎮的歷史解釋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蒼梧霞洞墟的歷史解釋
即今廣東電白縣東北霞龍源口橋的歷史解釋
在江西省永新縣七溪嶺何麟的歷史解釋
明山西沁水人。為布政枯骨生肉的歷史解釋
猶言起死回生。隋書於巴彥高勒市的歷史解釋
舊市名。年由磴口縣巴蘇順的歷史解釋
字孝山,京兆霸陵今陝明河槎的歷史解釋
源見乘槎。指傳說中浮真龍的歷史解釋
比喻能安邦治國之人。竿頭日進的歷史解釋
比喻學問技藝等不斷上丘富國的歷史解釋
宋建寧府建安人,字行策命的歷史解釋
同冊命。周朝天子對諸豪惡吏的歷史解釋
豪而惡的官吏,與善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