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官山

銅官山怎么寫好看

銅官山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即君山。今江蘇宜興市西南二十里銅官山。清光緒 《宜興荊溪縣新志》 卷1: 君山,一名銅官山,“秦以來設官采銅,故名”。

②一名武康山。在今浙江德清縣西十六里莫乾山南。《寰宇記》 卷94武康縣: “銅官山下有兩坎,深數丈,方圓百丈,古采銅所。” 清雍正 《浙江通志》卷12: “昔吳王濞采銅於此。” 故名。

③在今浙江建德市西十四里千島湖旁。宋 《淳熙嚴州圖經》 卷2建德縣: 銅官山 “在縣 (治今梅城鎮) 西八十里。《舊經》 載 《新安記》 云: 秦時於此置官采銅,因以為名”。

④一名利國山,又名銅山。在今安徽銅陵市南銅官山礦區。南朝齊、梁以來,置銅官場於此,故名。李白 《銅官山醉後絕句》: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 要須回袖舞,拂盡五松山。” 即此。

⑤即銅井山。在今安徽全椒縣西。《隋書·地理志》: 江都全椒縣 “有銅官山”。《明一統志 ·滁州》: 銅井山 “在全椒縣西七十里。一名銅官山。上有銅井,舊嘗出銅”。

⑥又名雲田山。在今湖南望城縣北二十里銅官鎮。《水經·湘水注》: “湘水又北徑銅官山,西臨湘水,山土紫色,內含雲母,故亦謂之雲母山也。” 《寰宇記》 卷114引甄烈 《湘川記》 云: “蓋楚之鑄錢處,故曰銅官山。”

⑦在今四川邛崍市東南。《元和志》 卷31邛州臨邛縣: 銅官山 “在縣南二里。鄧通所封,後卓王買為陶鑄之所”。《明史·地理志》 邛州: “東南有銅官山,產銅。”《方輿紀要》 卷71邛州: 銅官山,“ 《舊志》 在州東南八里。《史記》 卓氏之先趙人,秦破趙,遷卓氏……致之臨邛,即山鑄錢,即此山也。漢文帝嘗以此山賜鄧通。今州南五里有卓王孫宅基,方十里。耕者往往得古錢”。

⑧在今四川金堂縣東。《隋書·地理志》: 金泉縣有銅官山。《元和志》 卷31金水縣: 銅官山,“在縣北四十九里”。《輿地紀勝》 卷164懷安軍: 銅官山,“ 《圖經》 云: 在金水縣北十里。出銅。唐天寶六載改為金水山”。

⑨在今四川中江縣西南。《元和志》 卷33銅山縣: “有銅山,漢文帝賜鄧通銅山鑄錢,此蓋其餘峰也,歷代采鑄。” 《寰宇記》 卷82銅山縣: 銅官山 “在縣西南六十八里。長二里。《蜀記》 云: 縣西南有銅官山,闊八丈,高出眾峰。鄧通、卓王孫冶鑄之所也。景龍二年,采銅利害使西台侍御史奏稱: 梓州玄武縣簡州金水縣競銅官坑。按兩縣《圖經》,其銅官山合屬,玄武縣請徙銅官于山南二里”。《方輿紀要》 卷71中江縣: 銅官山在 “縣西南九十八里。產銅。《志》 云: 為卓王孫、鄧通冶鑄之所”。

⑩在今四川廣漢市東。《寰宇記》 卷73漢州: 銅官山,“昔鄧通鑄錢於此”。《方輿紀要》 卷67漢州:銅官山在 “州東二十里。前代鑄錢處也”。


(1)又稱君山、荊南山。在江蘇省宜興市西南、荊溪之南。山巔有池,岩洞絕勝。其西麓曰橫山,東麓曰靜樂山,南麓曰芙蓉山,北麓則曰南嶽。相傳三國吳孫皓封國山禪於此,取漢武移衡山於灊霍之義,謂之南嶽山。山產茶。(2)即“利國山”。

詞語分解

  • 銅官的解釋 古代官名。掌開採銅礦。歷代均有類似設定。如 秦 時曾在 桐廬縣 置官采銅。 西漢 也曾在 丹陽郡 置官采銅,主管有長及丞。《漢書·地理志上》:“﹝ 丹陽郡 ﹞有銅官。”
  • 山的字典解釋 山 ā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屋兩側的牆壁。亦稱“房山”)。 形容大聲:山響

歷史地名推薦:新添葛蠻安撫司

元置,屬沿邊溪洞宣慰司。治所即今貴州貴定縣。明洪武四年 改置新添長官司。 元至元年間置,治今貴州省貴定縣,屬八晉順元宣慰司。元末廢。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銅官山歷史

相關歷史

銅官山_銅官山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