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地名>> 大都

大都

元都城。在今北京市區。《元史·地理志》:世祖至元四年(1267),“始於中都之東北置今城而遷都”。至元九年(1272)改名大都。二十年(1283)築城。蒙人稱為汗八里,意即汗城。全城平面呈南北略長的長方形,周長約二萬八千六百餘米。城東西二邊相當於舊北京內城東西城牆,南至今東西長安街南側,北抵今德勝門、安定門外土城舊址。四面設城門十一座,東、南、西三面均為三門,北面二門。皇城位於全城南部中央地區,東牆在今南北河沿西側,西牆即今西皇城根,北牆在今地安門南,南牆在今東、西華門大街以南。皇城內以太液池為中心,西有隆福、興聖兩宮, 東部為宮城。皇城外為居民和商業區,南北向主幹道和東西向胡同,把全城劃分為五十二坊。大都城規模宏大,布局整齊,宮殿壯麗,商業發達,為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城。


元都城。蒙古至元四年(1267年)在金中都城東北郊外另建新城,仍稱中都。九年改稱大都,二十年築成。蒙古語稱為“汗八里”,意即汗城。外郭城周長28600米,南北略長,呈長方形。南牆在今北京城東西長安街南側,北牆在今德勝門、安定門外土城舊址,東牆與西牆各在今東直門與西直門南北垂直線上。北面城門有二,其餘三面各三。全城共有南北和東西幹道各九,組成棋盤式幹路。皇城位於大城南部稍西,宮城在皇城內東部。太廟和社稷壇置在皇城右左兩側,接近都城東西牆。都城內皇城外為居民區,分為五十坊。皇城之北積水潭為南北大運河終點,其北岸斜街市是最為繁華的商業區,其次是西城的羊角市、東城的舊樞密院角市。都城規模雄偉,宮殿壯麗,戶口繁庶,商業發達,附郭居住各國商人甚多,“外國巨價異物及百物之輸入此城者,世界諸城莫能與比”(《馬可·波羅行紀》)。為當時世界上最繁榮的城市。

元大都平面圖

大都字典分解

大都的解釋 [Dadu] 中國元朝(1271—1368)首都,即今北京,1272 年在建設中命名“大都”,意指天下最大都城

大的解釋 大 d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

都的解釋 都 dū 大都市:都市。都會。通都大邑。 一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所在的地方,京城:首都。國都。京都。建都。 美好:“雍容閒雅,甚都”。都麗。都雅。 總:都為一集。

看一看:大許鎮【歷史地名】

在江蘇省銅山縣東部。面積129.1平方千米。人口7.2萬。鎮人民政府駐大許,人口1800。明洪武年間許姓遷此而得名。1957年設大許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6年置鎮。2000年太山鎮併入。產小麥、稻、玉米、棉花。編織業較發達。有鑄造、化工、造紙、磷肥、水泥製品、建材等廠。隴海鐵路和連霍、徐邳、塔雙公路經此。京杭運河沿鎮境北端流過,通航運。名勝古蹟有大塔山增福寺、房亭觀音堂、九

大都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