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鎮
安居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①北宋置,屬銅梁縣。即今四川銅梁縣北七十里安居鎮。明成化十七年(1481)於此置安居縣。清康熙元年(1662)廢縣仍為鎮。雍正七年(1729)置巡司。民國初設縣佐。
③元置,即今山東濟寧市西南二十里安居鎮。地處運河之濱。民國《濟寧縣志》卷2:“安居鄉在城西偏南,當運河右岸,西跨牛頭河上。”交通便利,商業繁盛。
(1)在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西部。面積75.9平方千米。人口6.7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居村,人口 5280。自隋代起,田、褚兩姓居此,因村臨公路河道,水路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在此安居樂業,故取村名安居;後成立集鎮,改稱安居鎮。1949年屬平原省嘉祥縣第八區。1956年劃歸濟寧縣,旋即撤區成立安居鄉。1958年時建安居公社。1966年曾改稱安居區。1969年復設安居公社,1984年改鄉,1985年置鎮。老運河、龍拱河流經。主產小麥、玉米、稻。市屬造紙廠、助劑廠、水泥製品廠駐此。另有福利企業、工藝製品及耐火材料等企業。兗新鐵路、105國道、327國道、平徐公路經此。(2)在湖北省隨州市曾都區中部。面積113平方千米。人口6.2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居,人口2.2萬。明成化年間已成集。《隨州志》載“自宋曆元、明以來為兵火所不到,人以長慶為福地。明末流寇日熾,土人環山為堡,二十年無一人遇害”,來此者日增,企能在此安居樂業,故名。1949年屬安居區。1958年改為高潮公社,不久復為區。1975年撤區,析置安居公社。1984年置鎮。屬溳水沖積平原。主產稻、小麥、棉花,盛產金黃蜜棗、蔬菜。有軸承、麻紡、針織、造紙、釀酒、農機等廠。隨宜公路經此。(3)在重慶市銅梁縣北部。面積63.5平方千米。人口4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居,人口 7590。明安居縣治。以安居溪得名。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廢縣為鎮。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為安居鄉。1919年撤鄉復鎮。1958年安居鎮、賽龍、波侖、鼓樓等鄉合建安居公社,1961年又分建安居鎮、賽龍、波侖、鼓樓公社。1983年改公社為鄉,1985年賽龍鄉復入安居鎮。 * 泉溪(原鼓樓)、波侖、團碾三鄉併入安居鎮。農產稻、小麥、玉米及柑橘、花生等。有繅絲、製藥、食品、水電、碳酸鍶等廠。為縣北工商業中心集鎮。綿璧公路經此。河通輪船。(4)在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中部。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5.8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居壩,人口 4870。以駐地安居壩得名。1951年設安居鄉,1958年為公社,1981年更為安居壩公社,1983年改為安居壩鄉。1992年安居壩、瓊江、安平、護村四鄉合併置安居鎮。有鑄鐵、機磚、榨油、釀酒、服裝、水泥預製件等廠和縣蠶種場。川鄂公路、遂內公路、遂安公路經此。(5)在四川省三台縣南部。面積44平方千米。人口2.4萬。鎮人民政府駐安居,人口 3700。清康熙年間建場,名雲台場。後因鹽業興旺,人民安居樂業,故更今名。1951年為安居鄉,1958年為公社,1984年復鄉。1985年置鎮,1992年寶泉鄉併入。有自來水、農具、製鹽、印刷、服裝等廠及蠶繭站。為縣南農副產品集散地。潼象公路經此。
詞語分解
- 安居的解釋 安穩地生活;定居詳細解釋.安靜、安定地生活。《孟子·滕文公下》:“ 公孫衍 、 張儀 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 漢 焦贛 《易林·蒙之巽》:“患解憂除,皇毋相於,與喜俱來,使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哥窯
哥窯即龍泉窯之別稱。窯址在今浙江龍泉市西南小梅鎮大窯村。為宋代著名瓷窯之一。相傳南宋時章氏兄弟二人在龍泉縣燒造瓷器,其兄所造者佳,故世號為哥窯。弟則仍龍泉之舊號,亦稱弟窯。 宋代著名瓷窯之一。在今浙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安居鎮歷史
猜你喜歡
朱杞的歷史解釋
生卒太祖第九子。洪武赫斯之怒的歷史解釋
詩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緹騎的歷史解釋
騎吏名,屬執金吾,負重慶關的歷史解釋
海關名。清光緒十七年李縕的歷史解釋
宋邛州人,字仲淵。李易牙淄澠的歷史解釋
列子說符曰若以水投水衷甲的歷史解釋
左傳襄公二七年辛巳,王宏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長文,太原今屬雞足山的歷史解釋
在今河南三門峽市西陝邵伯訟棠的歷史解釋
源見召公棠。邵,通召爰婁的歷史解釋
古邑名。春秋作袁婁。謝安團扇的歷史解釋
源見奉揚仁風。希望地孔埠的歷史解釋
集鎮名。在湖北省武漢毛髮森豎的歷史解釋
形容極端驚恐的樣子。存古學堂的歷史解釋
學校名。清光緒三十三假數的歷史解釋
數學名詞。對數的早期太白峰的歷史解釋
白兆山最高峰。在今湖穿口的歷史解釋
即新穿水口。在今四川談炎衡的歷史解釋
清江蘇長洲人,字履元江陵漢簡的歷史解釋
漢簡的一種,因發現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