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鎮
威遠鎮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北宋熙寧八年 (1075) 改威遠寨置,屬通遠軍。在今甘肅武山縣南。後廢。
(1)古鎮名。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置威遠寨,熙寧八年(1075年)升鎮,在今甘肅省武山縣西南。後廢。(2)今鎮名。(1)在山西省右玉縣西部。面積259平方千米。人口1.2萬。鎮人民政府駐威遠堡,人口1860。明設威遠衛並築城,取“威名遠揚”之意,清初改今名。1949年屬右玉縣四區,1953年設威遠堡鄉,1958年改飛躍公社,1961年改威遠堡公社,1984年改鎮。2001年威坪堡鄉併入,改名威遠鎮。地處滄頭河上游黃土丘陵台地主產莜麥、山藥、豆子,盛產胡麻、遲熟西瓜。有建材、農機修配、機磚等廠。公路通平魯、右玉等地。古蹟有威遠古城遺址和漢墓群。(2)在貴州省長順縣東部、青龍山北麓。面積89平方千米,人口2.8萬。鎮人民政府駐威遠,人口2500。清設威遠營。1932年置鎮,1936年廢。1961年建威遠公社,1984年改鄉。1991年威遠、付家院、長坡三鄉合建威遠鎮。設農貿集市。產稻、烤菸、油菜籽。境內有鋁礦。惠狗公路經此。青龍山為名勝地。(3)在雲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縣中北部。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42平方千米。人口2.3萬。鎮人民政府駐威遠,人口約1.8萬。明稱勐臥,傣語勐為“地方”,臥為“鹽井”,意即“出產食鹽的地方”。元以後歷為威遠州、府、廳、縣治。1914年起為景谷縣治。1934年置鐘山鎮,後廢。1958年復置鐘山鎮。1965年改大街鎮。1984年改威遠鎮。地處鐘山壩子中部、威遠江兩岸。產稻、甘蔗、蔬菜、杧果等。有鹽礦、煤礦及製糖、膠合板、松香、煉油、農機修造、磚瓦、制茶、糧油加工、釀酒、杧果食品、印刷等廠。小普、景圈公路在此交會。城南大寨有官緬寺,城北杧果山有革命烈士紀念塔。(4)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中西部、沙塘川河畔。縣人民政府駐地。面積80平方千米。人口5.1萬。鎮人民政府駐威遠,人口1.8萬。古稱諾木斗,意為“森林地區”。宋為牧馬苑。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修築城垣,定名威遠堡,取“威鎮四方”之意。1931年為縣治。1932年設威遠鎮,1955年改區,1958年改公社,1983年置鎮。產春小麥、油菜籽、蠶豆、豌豆及蔬菜。有釀酒、建材、磚瓦、地毯加工等工業。寧互、互平公路經此。古蹟有建於明天啟年間的鐘鼓樓。該鎮每年舉辦的“二月二”傳統“花兒”擂台賽久負盛名。
詞語分解
- 鎮的字典解釋 鎮 (鎮) è 壓:鎮尺(用金屬、玉石等製成的尺形文具,用來壓書和紙。亦稱“鎮紙”,“壓尺”)。鎮痛。 以武力維持安定:鎮壓(用強力壓制,不許進行政治活動)。鎮反。鎮服。鎮懾。鎮守。 安定:鎮靜。鎮定
歷史地名推薦:春濟卡倫
一作春稽卡倫。清乾隆年間置,在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東春賈。乾隆 《西域圖志》 卷伊犁西路: 春濟 “在伊犁西南三百里。……山谷聯延,並設卡倫”。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威遠鎮歷史
猜你喜歡
忍辱含羞的歷史解釋
猶忍辱含垢。西遊記第夫倡婦隨的歷史解釋
關尹子三極天下之理,林逋處士的歷史解釋
泛指隱士。明戔戔居士人生莫作婦人身的歷史解釋
舊時感嘆女子的苦樂取吳縣的歷史解釋
春秋時吳國都城。秦置奮武尉的歷史解釋
武散官名。隋煬帝置。李元軌的歷史解釋
生卒唐宗室。高祖第十周倫的歷史解釋
明蘇州崑山今屬江蘇人范純佑的歷史解釋
佑一作祐。北宋蘇州吳石嶺的歷史解釋
在今安徽寧國縣北十五興雲布雨的歷史解釋
布施。興起雲,施下雨閻膏珍(VimaKadphises)的歷史解釋
貴霜王朝國王。在位年筏頭的歷史解釋
集鎮名。在浙江省德清結草以報的歷史解釋
左傳宣公十五年魏武子栗河的歷史解釋
即今白河支津。在今河各門各戶的歷史解釋
見各門另戶。謝述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景先,小字道兒犬上三田耜的歷史解釋
又名犬上御田鍬。日本王光恩的歷史解釋
明崇禎初與張獻忠等起盤龍城遺址的歷史解釋
商代中期二里岡期遺址
相關歷史
![威遠鎮_威遠鎮在哪裡_歷史地名](/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