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縣

榆社縣怎么寫好看

榆社縣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隋開皇十六年 (596) 置,屬韓州治所即今山西榆社縣。《元和志》 卷13: “因縣西北榆社故城為名。” 大業二年 (606) 廢,義寧二年 (618)復置。唐武德三年 (620) 為榆州治,六年 (623) 改屬遼州北宋熙寧七年 (1074) 廢。元祐元年(1086) 復置。蒙古至元三年 (1266) 廢,六年(1269) 復置榆社縣。民國初屬山西冀寧道。1930年直屬山西省


在山西省東部、太行山西麓。屬晉中市。面積1699平方千米。人口13.8萬。轄4鎮、5鄉。縣人民政府駐箕城鎮。西晉析涅氏縣置武鄉縣,屬上黨郡十六國後趙武鄉治。北魏延和二年(433年)改武鄉縣為鄉縣,移治今武鄉縣東南故縣。隋開皇十六年(596年)析鄉縣置榆社縣,因縣西北榆社古城而名。據《漢書·地理志》太郡榆社縣註:“《汲冢周書》:昔烈山氏,帝榆罔之後,其國為榆州。曲沃滅榆州,其社存焉,謂之榆社。”屬韓州,縣治在今榆社縣社城鎮。大業二年(606年)廢榆社入鄉縣,義寧元年(617年)再析鄉縣重置榆社縣,治今址。唐武德三年(620年)析榆社縣置偃武縣,屬榆州;六年廢榆州及偃武縣,榆社縣屬遼州。先天元年(712年)改屬儀州。天寶元年(742年)屬樂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屬儀州。中和三年(883年)儀州改遼州,榆社屬遼州。五代因之。北宋熙寧七年(1074年)併入武鄉縣;元祐元年(1086年)復置榆社縣,屬遼州。金因之。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併入遼山縣,六年復置,屬遼州,縣治在今址。明、清因之。1914年屬冀寧道,1927年直屬山西省。1943年榆社分置二縣。1944年並為榆社縣。1949年屬榆次專區。1958年榆社、武鄉二縣合併,屬晉東南專區。1960年二縣分治,恢復榆社縣,屬晉中專區。1968年屬晉中地區。1999年屬晉中市。濁漳河、泉水河、雲簇河、武源河、東河、南屯河流經境內。屬南溫帶半乾旱氣候。農產以小麥、穀子、玉米、高粱、豆類、薯類、油料作物為主。特產阿膠。礦產有煤、鐵、錳、石膏、油頁岩等。工業有煤炭、冶金、化工、製藥、機械、建材、針織等。太焦鐵路208國道、太邢公路經過縣境。名勝古蹟有禪山崇聖寺、響堂寺石窟、福祥寺、文峰塔、南村造像、趙王石勒墓及大量古生物化石。

詞語分解

  • 榆社的解釋 枌榆社之省。 漢高祖 故鄉的里社名。泛指故鄉的里社。 明 高啟 《與詩客七人會飲余司馬園亭》詩:“情與酒兼和,園亭駐晚珂。家同榆社近,人比竹林多。”參見“ 枌榆 ”。
  • 縣的字典解釋 縣 (縣) à 中國省級以下的一種行政區劃。 縣 (縣) á 古同“懸”。 筆畫數:; 部首:厶; 筆順編號:

歷史地名推薦:大寶積宮與琉璃殿

在今雲南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城北十八裏白沙街東。為明代木氏土司勢力鼎盛時建。前為琉璃殿,建於永樂十五年;後為大寶積宮,建於萬曆十年,皆重檐歇山式建築。大寶積宮旁有藏經樓,東北有大定閣,北側有金剛殿,殿前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榆社縣歷史

相關歷史

榆社縣_榆社縣在哪裡_歷史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