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山
①在今福建福州市北七十里。《清一統志·福州府一》:九峰山,“峰頂九出,峭拔若華,與芙蓉、壽山亦並稱三山。有嶺曰長箕嶺,一名長岐嶺,又名桃枝嶺,路出古田、羅源二縣”。
②即今福建南平市南九峰山。明《寰宇通志》卷49延平府《山川》:九峰山“在南平縣治南劍津里。九山苕蕘相接,為郡境諸峰之冠”。
③在今福建惠安縣南二十五里。明《寰宇通志》卷46泉州府《山川》:九峰山“在惠安縣南,九峰高聳爭雄”,故名。
④在今福建建陽市西北四十五里。明《寰宇通志》卷48建寧府《山川》:九峰山“在建陽縣西北嘉禾里,其山九峰聯峙”,故名。宋蔡沈讀書其下,朱熹卒後亦葬於此。
⑤在今浙江金華縣西南。《寰宇記》卷97蘭溪縣:九峰山“在縣南六十里,下有唐中書侍郎徐安貞讀書岩”。《方輿紀要》卷93湯溪縣:九峰山“在縣(治今湯溪鎮)南十里。峰巒秀拔,岩洞玲瓏”。
⑥又名九仙山。即今山東曲阜市東北五十里九山。《方輿紀要》卷32曲阜縣:九峰山“峰巒相接,參差有九。與寧陽縣接界”。
⑦在今湖南臨湘市境。《方輿紀要》卷77岳州府巴陵縣:九峰山“在府東北百里。山高聳,有九峰並峙”。
⑧在今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縣西南。《清一統志·瓊州府一》:九峰山“在昌化縣東南六十里。山有九峰,盤鏇百餘里。《通志》:俗傳有峨娘生九子,皆為酋長,分主九洞。其下峨娘溪出焉”。
⑨亦名九隴山。在今四川廣元市西二十里。《方輿紀要》卷68廣元縣“烏奴山”條內:九隴山“亦謂之九峰山”。
⑩在今四川彭州市西北大寶鎮東北。《清一統志·成都府》:九峰山“在彭縣西北中隋山北,山極高大,北連茂州界”。山頂有雷音寺,傳系明代晚期一名叫無暇的和尚所建。
(11)在今陝西鳳縣鳳州鎮北五里。《方輿紀要》卷56鳳縣:九峰山“有九峰攢聚”。
(1)在浙江省金華市西、湯溪鎮南。括蒼諸峰,障前擁後,折而東若斷若續。山高數百丈,有九峰。東北為馬峰、小馬峰,又北為馬鍾峰、飯甑峰,東北為壽桃峰、葛塢峰,又東北為達摩嶺,其西北為箬帽峰、牛頭峰,故名。達摩嶺東的九峰岩,即九峰山之主峰。漢龍邱萇隱居於此,因名龍邱山。其山下有龍邱萇墓、徐安貞宅遺址、葛洪煉丹之灶。(2)在福建省南平市,與市區隔江相望。重疊如屏障,為市郊諸峰之冠。上有明代實心石塔。宋時建有延平書院,傳為李侗、朱熹講學之處。林木蔥鬱,現已闢為公園,占地630畝。拾級登臨,可俯瞰南平山城勝景。(3)在廣東省樂昌市市區北,與湖南省交界處。屬南嶺山地。山體呈東西走向,由花崗岩構成。因山有九峰得名。海拔1200米左右,主峰五指峰,海拔 1726 米。北江與湘江水系分水嶺。為廣東省重要林區。(4)在四川省彭州市東北隅。處龍門山南段。呈南北走向。有九座海拔4000米以上高峰,故名。山體由花崗岩構成。多經風化、侵蝕形成的球狀石蛋,形狀奇特。後山祖師殿一帶有天然杜鵑林。原始森林生態系統保護完好,有名貴樹種和珍稀動物。山頂雷音寺,是觀日出、雲海和佛光的佳地。
九峰山字典分解
九峰的解釋 借喻 九疑山 。 唐 羅隱 《湘妃廟》詩:“九峰相似堪疑處,望見 蒼梧 不見人。”
山國語字典 山 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土山。山崖。山巒。山川。山路。山頭。山明水秀。山雨欲來風滿樓(喻衝突或戰爭爆發之前的緊張氣氛)。 形狀像山的:山牆(人字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