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
古地區名。《史記·趙世家》: 武靈王二十年,“西略胡地,至榆中,林胡王獻馬”。同書 《秦始皇本紀》: 三十三年 (前214),“西北斥逐匈奴,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三十四縣,城河上為塞”。三國魏蘇林以為榆中在上郡,指今陝西東北部;晉徐廣、北魏酈道元說在金城,即今甘肅蘭州市榆中縣一帶; 唐張守節謂在勝州北河北岸,即今內蒙古河套東北岸。按榆中為林胡居地。《史記·匈奴列傳》:“晉北有林胡、樓煩之戎。” “趙武靈王亦變俗胡服,習騎射,北破林胡、樓煩,築長城,自代並陰山下,至高闕為塞,而置雲中、雁門、代郡”。其地應在今河套東北部至大青山一帶。又 《元和志》 卷4: “榆林關,東北臨河,秦卻匈奴之處。” 所指即古榆中之地。
戰國時趙武靈王西略地至榆中。《史記·秦始皇本紀》:“自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所在自古說法不一:三國魏蘇林說在上郡,指今陝西省的東北角。唐張守節說在勝州北河北岸,即今內蒙古自治區河套東北岸。兩說都認為榆中即榆溪塞所在。晉徐廣、北魏酈道元說在金城,即今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一帶,與榆溪塞不在一地。
榆中字典分解
榆中的解釋 指 榆林塞 。《史記·趙世家》:“王略 中山 地,至 寧葭 ,西略胡地,至 榆中 。” 張守節 正義:“ 勝州 北河 北岸也。”《資治通鑑·周赧王九年》引此文
榆的解釋 榆 yú 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制器具或供建築用:榆莢。榆錢兒(即“榆莢”,像小銅錢)。榆面(以榆皮磨製成粉,用為黏劑)。榆塞(古稱邊塞植榆,故稱邊塞為
中的解釋 中 zhōng 和四方、上下或兩端距離同等的地位:中心。當中。中原。中華。 在一定範圍內,裡面:暗中。房中。中飽。 性質或等級在兩端之間的:中輟(中途停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