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塞
榆塞怎么寫好看
歷史字典解釋
古代北方邊塞累石為城,種植榆樹。王恢(?——前133年),燕(今河北)人,初為邊吏,熟悉匈奴情況,任大行(即大行人,官名,負責掌管天子和諸侯間的禮儀)。元光二年(前133年),他反對與匈奴和親,建議派人誘致匈奴單于,伏兵出擊。他說:“秦朝時蒙恬(秦朝名將,秦統一六國後,他率兵30萬人擊退匈奴,並修築長城)向匈奴發動進攻,擊退胡兵幾千里,把黃河當作北方邊境,壘石砌成城牆,種植榆樹,駐兵戍守邊塞,使匈奴不敢放馬到黃河飲水。對匈奴只可以用威力去攝服,而不能用仁義去取悅、討好。”後以“榆塞”為典,泛指邊塞。
【出典】:
《漢書》卷52《韓安國傳》2398、2401頁:“匈奴來請和親,上下其議。大行王恢,燕人,數為邊吏。”“恢曰:‘……及後蒙括為秦侵胡,辟(屏除,此指驅逐)數千里,以河(黃河)為竟(境),累石為城,樹榆為塞,匈奴不敢飲馬於河,置烽燧(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信號)然後敢牧馬。夫匈奴獨可以威服,不可以仁畜(xù旭,取悅、討好)也。”如淳注曰:“塞上種榆也。”
【例句】:
唐·駱賓王《送鄭少府入遼》:“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 宋·劉克莊《沁園春·七和》:“榆塞外,恰棗紅時候,想羽書忙。” 宋·劉克莊《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生怕客談榆塞事,且教兒誦花間集。” 清·文廷式《憶舊遊·秋雁》:“怯霜飛榆塞,月冷楓江,萬里淒清。”
詞語分解
- 榆塞的解釋 .《漢書·韓安國傳》:“後 蒙恬 為 秦 侵胡,辟數千里,以 河 為竟。累石為城,樹榆為塞, 匈奴 不敢飲馬於 河 。”後因以“榆塞”泛稱邊關、邊塞。 唐 駱賓王 《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詩:
- 榆的字典解釋 榆 ú 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制器具或供建築用:榆莢。榆錢兒(即“榆莢”,像小銅錢)。榆面(以榆皮磨製成粉,用為黏劑)。榆塞(古稱邊塞植榆,故稱邊塞為“榆塞”)。桑榆暮景。 姓。 筆畫數:;
- 塞的字典解釋 塞 ā 堵,填滿空隙:堵塞漏洞。塞尺。塞規。 堵住器物口的東西:活塞。塞子。 塞 à 邊界上險要地方:要塞。關塞。塞外。邊塞。塞翁失馬。 塞 è 義同(一)①,用於若干書面語詞:閉塞。阻塞。搪塞。
歷史典故推薦:心寒膽落
寒:害怕。心裡害怕,嚇得膽幾乎要掉下來。形容恐慌畏懼。元.無名氏《抱妝盒》三折楔子:“皇兄賜俺金鍊一條,專打不忠之輩。每每懷藏袖中,攜之出入,以此在朝官員,見俺無不心寒膽落。”《英烈傳》六七回:“我意
關注微信公眾號:icidian,查詢回覆:榆塞歷史
猜你喜歡
張孝思的歷史解釋
清江南丹徒人,字則之中書監的歷史解釋
官名。魏晉南北朝為中渴波谷的歷史解釋
在今青海共和縣西北。燒鍋店的歷史解釋
即今吉林農安縣西南燒楊文廣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仲容。業孫,延屯田承務郎的歷史解釋
官名。隋文帝置屯田員中路候淵明的歷史解釋
宋書陶潛傳江州刺史王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的歷史解釋
幾希很少。人和禽獸不王延之的歷史解釋
生卒字希季,琅邪臨沂任囂城的歷史解釋
為秦將任囂平南越時在雜進巧拙的歷史解釋
進指錄用。指靈巧和笨盧家的歷史解釋
集鎮名。在江西省都昌玉樓銀海的歷史解釋
宋蘇軾雪後書北台壁凍景升牛的歷史解釋
晉書桓溫傳溫作色謂四寧海縣城關鎮的歷史解釋
在浙江省寧海縣中部。同谷縣的歷史解釋
西魏末改白石縣置。治簰洲灣鎮的歷史解釋
在湖北省嘉魚縣北部。采女的歷史解釋
女官名號。後漢書皇后一金之俸的歷史解釋
南朝梁任昉與沈約書一騃童鈍夫的歷史解釋
指愚昧笨拙的人。清劉
相關歷史
![榆塞_榆塞介紹_歷史典故](/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