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振鐸

振鐸

鐸:有舌的大鈴。古時宣布政教法令時,振鐸以警眾。文事用木鐸,武時用金鐸。《國語.吳語》:“乃王秉袍,親就鳴鐘鼓,丁寧、錞於,振鐸。”後引申為從事教職的代稱。明代章懋《與沈副使仲律》:“近見《湖南錄》,始知先生繼文定胡公之舊職,而振鐸於濂溪之鄉。”

振鐸字典分解

振鐸的解釋 (1).搖鈴。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振鐸以警眾。鐸,有舌的大鈴。《周禮·夏官·大司馬》:“司馬振鐸,羣吏作旗,車徒皆作。” 鄭玄 註:“振鐸以作眾。作,起也。”《

振的解釋 振 zhèn 搬動,揮動:振動。振盪。振幅。振臂。振聾發聵(喻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奮起,興起:振奮。振作。振興(x塶g )。振振有辭。 古同“賑”,救濟。 古

鐸的解釋 鐸 (鐸) duó 大鈴,形如鐃、鉦而有舌,古代宣布政教法令用的,亦為古代樂器。盛行於中國春秋至漢代:木鐸。鈴鐸。鐸舞。 筆畫數:10; 部首:釒; 筆順編號

看一看:振安區【歷史地名】

在遼寧省丹東市區西部。面積669平方千米。人口19.9萬。轄4街道辦事處、5鎮。區人民政府駐元寶區珍珠街。1959年設區,稱郊區。1980年以境內原鎮安區諧音得今名。主產蔬菜。南部為工業區,有汽車製造、輕工機械、化工等工業;西南部有金礦。地熱資源豐富。沈丹、丹大鐵路和102、304國道經此。有丹東港浪頭港區和民航丹東浪頭機場。

振鐸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