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字典網>>歷史字典>>歷史典故>> 捨身飼虎

捨身飼虎

《賢愚經.摩訶薩埵以身施虎品》又《金光明最勝王經》十“捨身品”都載有這個以身飼虎的故事:相傳,古印度一個國王摩訶羅陁的幼子摩訶薩埵(埵,音duǒ)在山林中見到七隻初生的幼虎圍著一隻瘦弱的母虎,母虎正為飢餓所逼。王子遂生大慈悲心,因舍己身以餵餓虎。

後以此典用指慈悲獻生的愚腐行為。

捨身飼虎字典分解

成語捨身飼虎的解釋 佛教故事。傳說 釋迦牟尼 過去世曾經是國王 摩訶羅陀 的幼子 摩訶薩埵 ,在竹林中看見七隻小虎圍著一隻饑渴羸弱的母虎。王子遂生大悲心,捨身以飼餓虎。見《金光明經·捨身品》、《賢愚經·摩訶薩埵以身施虎》。

捨身的解釋 (1).佛教徒為宣揚佛法,或為布施寺院,自作苦行,謂之“捨身”。六朝時此風最盛。《梁書·武帝紀下》:“ 大通 元年……三月辛未,輿駕幸 同泰寺 捨身。”《隋書·

多學學:捨己救人【歷史典故】

不惜犧牲自己而去拯救別人。老舍《老張的哲學》二九:“捨己救人也要湊好了機會,不然,你把肉割下來給別人吃,人們還許說你的肉中含有傳染病的細菌。” 連動 犧牲自己,拯救別人。老舍《老張的哲學》:“~也要湊好了機會,不然,你把肉割下來給別人吃,人們還許說你的肉中含有傳染病的細菌。”△褒義。用於人品方面。→捨己為人 ↔損人利己

捨身飼虎相關歷史字典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