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己從人
舍:放棄。從:順從。原指放棄個人的意見,尊重公論。《書.大禹謨》:“稽於眾,捨己從人。”後指捨棄自己的利益或主張,順從別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鏡花緣》一五回:“賢契不替令郎納采,今反捨己從人,教老夫心中如何能安!”亦作“舍己就人”。《藝文類聚》卷二三引三國吳.姚信《誡子》:“舍偽從實,遺己察人,可以通矣;舍己就人,去否適泰,可以弘矣。”
連動 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公論。語出《尚書·大禹謨》:“稽於眾,捨己從人。”《孟子·公孫丑上》:“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樂取於人以為善。”△用於情狀變化。→少數服從多數↔固執己見。 也作“舍己就人”。
捨己從人字典分解
成語捨己從人的解釋 舍:棄;從:順。放棄自己的意見,服從眾人的主張。
從人的解釋 (1).隨從;僕從。《墨子·備城門》:“從人非亓故人。” 孫詒讓 間詁:“言非其故所屬吏卒。” 唐 杜甫 《贈太子太師汝陽郡王璡》詩:“從人雖獲多,天笑不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