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跖
①伯夷與盜跖的並稱。南朝陳沈炯《獨酌謠》:“彭殤無異葬,夷跖可同朝。” ②比喻善惡迥異之人。明謝肇淛《五雜俎·事部一》: “歷官半世,而尺寸未聞;立身累朝,而夷跖不定; 是用世之具與官人之術兩失之也!” ●《孟子·公孫丑上》: “孟子曰:‘伯夷,非其君,不事; 非其友,不友。不立於惡人之朝,不與惡人言。” 《莊子·盜跖》:“柳下季之弟名曰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戶,驅人作馬,取人婦女……萬民苦之。” 相傳伯夷不貪戀仕途,剛正不屈,憤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又,傳說春秋末年奴隸起義領袖跖,曾率領九千人,縱橫天下,攻打諸侯,統治者視他為禍害,並誣稱為 “盜跖” 。
夷跖字典分解
夷跖的解釋 伯夷 與 盜跖 的並稱。古謂前者清廉,後者貪暴,常以喻善惡迥異之人。 南朝 陳 沉炯 《獨酌謠》:“ 彭 殤 無異葬, 夷 跖 可同朝。” 明 謝肇淛
夷的解釋 夷 yí 中國古代稱東部的民族:東夷。九夷(古時稱東夷有九種)。 中國舊時指外國或外國的:華夷雜處(ch?)。 平,平坦,平安:化險為夷。 弄平:夷為平地。 消
跖的解釋 跖 zhí 同“蹠”。 筆畫數:12; 部首:足; 筆順編號:251212113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