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遺餘力
指做事已經拿出全部力量。公元前260年,秦趙主力會戰於長平,趙國失敗,主將趙括戰死,趙軍四十餘萬人被秦軍全部坑殺。在這次戰爭中,秦軍也打得精疲力盡,再也沒有餘力攻打趙國。這樣,秦國便以戰勝之餘威,遣使至趙,要求趙國割讓六城作為講和條件。趙孝成王召集群臣商議對策。剛從秦國到達趙國的樓緩極力主張割地求和,趙王也表示同意。趙國上卿虞卿知道後,堅決反對。他問趙王,秦兵攻打趙國,是精疲力盡之後退回去的呢,還是雖有能力進攻,但只是因為愛您而不攻呢?趙王說:秦國攻打趙國,已經盡了最大力量了,一定是精疲力竭而撤兵的。虞卿說,秦國盡了最大力量而不能攻占的,您卻將其白白的奉獻給秦國,這不是幫助秦兵進攻自己嗎?秦兵以後如果年年再來攻打,不斷要求割地,您該怎么辦!趙國有多少土地可供您割讓於秦?這樣下去,趙國不是要滅亡了嗎?不如不與秦國講和,而以五城之地給予諸侯,換取他們出兵攻秦。這樣,我們趙國失地於諸侯,還可以得償於秦。趙王聽了,覺得這個主意很好,便不與秦國講和,而派虞卿出使齊國,爭取諸侯出兵,從而打敗了秦國的軍事進攻。
【出典】:
《戰國策·趙策》三《秦攻趙於長平》:“虞卿聞之,入見王,王以樓緩言告之。虞卿曰:‘此飾說也。’王曰:‘何謂也?’虞卿曰:‘秦之攻趙也,倦而歸乎?王以其力尚能進,愛王而不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必以倦而歸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歸。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攻以資之,是助秦自攻也。來年秦復攻王,王無以救矣。’”
【例句】:
《毛澤東選集》第2卷《論持久戰》:“日本不能占領全中國,然而在它一切力所能及的地區,它將不遺餘力地鎮壓中國的反抗。”
述賓 遺,餘力。把全部的力量都用出來,一點不保留。語出《戰國策·趙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遺餘力矣。”鄧賢《中國知青夢》:“因為同大自然鬥爭不僅在於忍受烈日暴曬和毒蟲叮咬還在於暴曬和叮咬之下仍然要~地創造勞動成果。”△用於形容十分努力。 →盡心竭力 全力以赴 ↔留有餘地 好逸惡勞 半心半意。也作“不留餘力”。
不遺餘力字典分解
成語不遺餘力的解釋 遺:留;餘力:剩下的力量。把全部力量都使出來,一點不保留。
餘力的解釋 [strength or energy to spare] 剩餘的力量;多餘的精力不遺餘力